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2021-05-13 10: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第十一章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2.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能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策略

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橡皮筋、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所学内容后,手持乒乓球高高举起。提问:被举高的乒乓球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乒乓球下落路过某—点时,乒乓球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乒乓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乒乓球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身边的实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所以把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是因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滚摆和单摆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常见实例。下面通过实验分析实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的?

1.探究活动一:如图1,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

①滚摆在最高处时具有什么能?

②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质量的变化。

③分别分析滚摆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图1

图2

2.探究活动二:如图2,将单摆的摆球置于A处,然后释放。摆球就可以在A、B、C之间来回摆动。

①摆球在哪些位置高度最高?

②摆球在哪些位置速度最大?

③分析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探究活动三(视频):按下图3进行实验。1.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此过程中,涉及哪些能量的转化?

2.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分析图3中,木球从甲→乙图和乙→丙图能量转化的过程。

图3

4.回顾滚摆实验后思考:①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还会不会变化?

总结: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思考:乒乓球落地后又弹起来,为什么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思考:①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②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速度分别怎么变化?

③卫星在什么时候动能最大?什么时候重力势能最大?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重力势能。

②下降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减小的重力势能变成了动能。

③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速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减小的动能变成了重力势能。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摆球在A、C处位置最高,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

②摆球在B处速度最大,具有的动能最大。

③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变大,是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④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是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1.观察到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2.从甲→乙图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从乙→丙图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这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①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越来越小,说明滚摆具有的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摩擦和空气阻力。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不会变化。

③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后回答:

①守恒,因为卫星在太空运行,没有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②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③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参与实验探究。在试验中获取知识,增长本领。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人造地球卫星涉及到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指出: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修筑拦河坝可以提高坝前上游的水位,水位越高,水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这样水从坝上落下时转化成的动能就越大,水推动坝下方的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又带动发电机发电,水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利用风能做功主要是靠风车,也可以用风车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利用风能不会有环境污染,但风能不稳定,不像拦河坝那样能把“风能”储存起来。

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在水(风)力发电站,将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达标测评(6分钟)

课件展示达标测评题

学生思考后积极答题

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1分钟)

书P74页:1,2,3,4

附:达标测评题

1.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1)雪橇从山坡上滑下来

(2)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回到远处地上。

2.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的转化。

皮球落向地面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撞击地板时,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恢复形变(未离开地面)向上弹起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离开地面向上弹跳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当飞船减速着陆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4.如图是某城市地铁的设计方案图,进站和出站的轨道都与站台构成一个缓坡,为了充分利用能量,火车进站上坡前关闭发动机,由于惯性冲上缓坡,则上坡时火车的动能逐渐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木球,铁球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而木球从桌边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则()

A.铁球和木球的机械能始终相等

B.铁球和木球同在桌面上时,重力势能相等

C.铁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D.铁球的动能始终大于木球的动能

6.学生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石块由a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动能一直在增加

B.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小石块经过b点时,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D.小石块到达c点时,动能为零

附:教后反思

能量的学习在初中物理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首先从机械能知识出发,机械能的知识较为浅显,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吸收。

这节课是上节的继续,上一节学习动能、势能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条理分明,本节首先进行了知识检验,学生们认识比较清楚,都能从两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这节课的教学最成功之处,可以说是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机械能跟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生活常见到关于机械能的事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时,学生直观地观察或随时就能做出演示实验。这样,分析能量转化时,就不再抽象,而是直观再现。把抽象的能一下子变成了信手拈来的贴切的知识。使得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结合能量转化,学生们对日常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如向上乒乓球、滚摆实验、单摆实验、打网球、拍皮球、跳蹦蹦床及橡皮筋发射“子弹”等,由于现象皆从身边来,故同学们都能七嘴八舌都踊跃发言,有时经过一定的“争吵”讨论出的结果不但正确而且周到。经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到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不爱学习的同学也不由加入进去,从而有所收获。结合其大小的变化,进行了橡皮筋发射“子弹”,玩闹的安全教育。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学生学懂了新知,了解了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众方面,学生受到了价值观和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从青少年阶段懂得节能,懂得爱护环境,有了低碳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科学知识的兴趣。

不足之处,从能量大小到能量转化,缺少较为自然的过度语句,语言表达稍显生疏,同时标准话还有待于提高。

下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重点难点: 1、分析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3.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教学体会

    教学体会 能量的学习在初中物理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首先从机械能知识出发,机械能的知识较为浅显,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吸收。 机械能跟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生活常见到......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命题人:赵霄斐 审核人:杨晓军 使用日期:2013年5月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2、了解机械能守恒;3、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5.5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5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从生活现象中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具 滚摆。 (三)教学过程 复习:动能和势能及其与什么因素有关 1......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王立君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