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教案[样例5]

时间:2019-05-11 20: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 教案》。

第一篇:风 教案

第三课 风

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到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

教学准备:

电风扇,风车、扇子、彩笔,彩纸,展板,双面胶

教学过程:

课前:认识老师吗?咦!什么风吹来了一位男老师,知道老师怎么称呼吗?告诉你们,老师姓吴,以后见到老师还能认识吗?咦这位老师„„张老师?王老师?哦,画画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记得我,希望我们一起度过一节快乐的美术课好吗?

一、导入

表演个魔术给大家看一看,我能让这个袋子跳舞,谁能猜到怎么回事?对是风把它吹了起来(播放风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板书)

二、感受风

1.刚才我们用耳朵听出了风的声音,还从迎风起舞的塑料袋感受到了风,谁来说说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感受到风,看到风的存在?(电风扇,国旗,电吹风吹头发,水面的波纹)

2.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风来吗,试试看。(同学表演)风中的飘带,塑料袋是什么样的状态?

3.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风是冷热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等,不同的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一起来看看吧。风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它以千变万化的形象游荡在空间,时而温顺飘渺,时而猛烈奔放,时而又强悍张狂。让我看看来看看它在做什么?(看图片)这些风好像有着不同的性格,谁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温柔、粗暴)

三、如何画风

好恐怖的沙尘暴,沙尘暴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人类为了自己的需求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泥土沙粒裸露出来风把他们吹了起来污染了天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植树造林,我们在大地上种植了大片的防风林,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沙尘暴的危害,防风林的功劳可真大,想一想,假如你是防风林中的一棵小树,遇到大小不同的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找三位同学来画一画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小树。(示范微风树叶)大家从他们的画中感受到了风了吗?

看看电脑里是怎么样画风中的树的。这棵树遇到了什么样的风,是大风还是微风,从哪里看出来的?(示范大风树枝)

你们在遇到大风时候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请同学来表演一下。龙卷风来了,我们应该赶紧逃离,或者抓住一个结实的东西来保护自己。(示范画人物动态)

想不想看看电脑里是怎么样表现风中的人物的?(主体突出)

看看刚才的第一副和最后一幅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丰富生动)画上人物使画面更丰富,主题画大点更能突出主题。画上了背景,让画面更生动了。(背景适合)(示范背景)

四、欣赏

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五、讨论

刚才我们看到的作品有的用树来表现风的,有的是用风力发电来表现风的,其实生活中风吹过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表现风,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用那些东西来表现风呢?(提示画面的构图,突出主体,表现形式)

六、学生作业

找两位同学到前面合作用撕纸的方式画一幅画。(实物投影摄像)要求:

1.主题要醒目。2.画面要有变化。3.画上合适的背景。

六、展示评述

请大家把作品拿到前面来,一起互相介绍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请上位置做好,请问你看了几位同学的作品,给大家说说他画的怎么样?

七、欣赏拓展

示范三种不同强度的风。对比单调与丰富的画面。对比画面构图中主体的位置。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疾风知劲草 风驰电掣 风吹草动 风调雨顺 风度翩翩 风和日丽 风靡一时 风起云涌 风雨共舟 风云变幻 风餐露宿 乘风破浪 春风满面 秋风扫秋叶 无风不起浪 此风不可长 听见风就是雨 一帆风顺

第二篇:《风》教案

学情分析:

诗歌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行文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多读,找课本与生活的衔接点。

教材分析:

《风》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认字2个,写字3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依照课文仿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教学突破:

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谜语激趣,谈话引入。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个谜语吧!(出示: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树儿点它点头,花儿见它微笑。)(生猜)

2、你们真棒,一下就能猜出这谜底是“风”,板书:风

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都是从哪些地方看见过风呀?(孩子们自己说)

4、我们生活中,风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风》,去看看风到底在哪里? 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不会读的字圈出来,不会的词语用横线勾画出来。(教师板书词语

颤动

起波

游戏)

2、同桌读,互相纠正错误的地方。(教师询问读书情况,刚才你的同桌有哪些地方读错啦?)学习字词。

1、请同学读词语,其它同学认真听。有错纠正,没错全班齐读两边。注意“颤”的写法,以及“颤动”。

学习课文。

1、看来同学们都能读准字词,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

分析课文。

1、分段学习。

(一)“树叶颤动”的画面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文是个好办法。那你想怎样读这一节呢?

2、指导读(“树叶颤动“应读轻一点;发现风后要读得高兴。) 思考:第一句话告诉我们风是怎样的?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思考:风是看不见的,在第一小节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的?

(二)、“林木点头“的画面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林木在向谁点头啊!)

(林木向草地点头、林木向花儿点头、林木向小河点头。) 思考:在这段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的?

(三)、“河水起波”的画面

师:还可以在哪儿找到了那可爱的风?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师:你平常见到的河水起波是什么样子?(尝试读出微风拂过的感觉。)

 思考:在这段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的?

2、整体感知课文。

 思考:为什么树叶颤动、树木点头、河水起波时我们知道风在那了?

3、课堂小结。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风使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我会写诗

1、除了课文上讲的树叶颤动、树木点头、河水起波,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风?(柳枝摆动、风车转动、飘扬的蒲公英、飘扬的五星红旗、舞动的红领巾)

2、扩写诗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红旗舞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向我们敬礼了)。

第三篇:《风》教案

邛崃市泉水小学备课组研究课

《风》教学设计

执教:张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2、以读为主,感知风的特点。

3、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目标1、2

难点: 目标2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好,老师决定玩个游戏奖励你们,游戏的名字叫“听声辨物”。看谁的耳朵最尖!

2、播放风的声音,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汇报。

3、师:你们真厉害!是风。你们见过风吗?(学生汇报)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风是淘气的,它有时很温柔,有时又很暴躁。那你们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吗?就让我们来欣赏《风》这首小诗。

2、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三、识字。

1、师: 听了这么美的诗,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试试?那请你们也像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 大家读得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抽读生词卡片。

4、“颤”字笔画比较复杂,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讨论汇报

5、师: 同学们真棒!叶子宝宝夸你们了。现在它们回家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生齐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师: 刚才咱们读了小诗。现在要考考你们,谁来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

2、学生汇报: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3、师: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颤动的树叶、点头的林木、泛起波纹的河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生: 舒服,温柔„„

五、品读感悟。

1.师: 多么舒服的微风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你喜欢这三节诗中的哪一处微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选择,自读感悟。

2、师: 你最喜欢哪一处微风?谁来说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分节学习)第一节:(1)学生朗读谈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评价。(2)比动作,理解“颤动”的意思。(3)小结: 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做动作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树叶,闭上眼睛。(4)师口述,创设情景。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小树叶。秋姑娘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一阵微风吹过,我们轻轻地颤动。小树叶们,现在请睁开你们的眼睛。在那样的美景中,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个性朗读。(6)小结: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不同。请大家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自由朗读这节小诗吧!第二节:(1)学生谈喜欢这处风的原因并朗读,其他生评价。(2)师: 你觉得怎样读好小诗?你有什么建议?(3)师生配动作朗读。

第三节:(1)学生谈喜欢原因并朗读。(2)师问: 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3)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名说一说。(4)男女生比赛读:多么有趣的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六、尝试背诵。.1、学生齐读全诗。

2、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3、尝试背诵。

4、配乐表演背诵。

七、拓展延伸。

1、师: 现在你们喜欢风吗?(喜欢)那么请你们一起来仿照写一个小节,像诗人一样读出来。

①出示范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我们知道___。②小组讨论,轮流说。

2、组内代表汇报,评选优秀诗歌。

3、班级汇报,师生赏析并点评。

八、课堂检测:展示仿写的一节诗歌,点评。板书设计:

树 叶 颤 动

林 木 点 头

风来了

河 水 起 波

第四篇:风教案

详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读ppt)

同学们猜到了吗? 生:风

师:那么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见过风呢?

师评:(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请2、3个孩子

师:风啊、他看不见,摸不着,可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看到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风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读“风”)

二、初读课文

1、老师早就拜读了,觉得挺有意思,你想读吗?(翻书87页)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用手势告诉我。PPT 3

现在我们就来看书读一下这首小诗。想读好首先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信心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由读文)

2、孩子们刚才读课文特别专注,现在同桌的两个孩子合作读书,互相展示你的朗读。如果他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读得不准请你帮帮他。

3、刚才孩子们读的都很投入,现在哪个孩子能来展会一下读书成果?(抽3个孩子)听得孩子,听清生字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是否读准,呆会请你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4、学生评价(评价两个)(评价颤动时一定出示词语卡片

读两遍

卡片注音)你是个灵耳朵,听得真准,老师表扬你,来全班一起读(两遍)生读完

全班都读得很棒。

5、下面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读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手起来,读书)

6、认读生词

师:这一课的生词宝宝

孩子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请个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一读

每个词读两遍。(ppt4给词语宝宝加波浪线)

三、精读课文

1、师:认识了生字宝宝,现在跟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听老师读课文,请小朋友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认真看,找一找风在哪儿。(ppt配乐)师范读

2、同学们,你们听的真认真。风娃娃说,你们一定能在文中找到我藏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拿起笔,看一看,课文哪些句子,让我们知道风就在我们的身边,请用“——”画出来。(PPT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反馈 出示ppt全文勾好的句子)师:你们勾画的是不是这些句子,请大家订正。你喜欢哪个小结,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

3、喜欢第一小结的孩子请你们起立,读一读。找一找风在哪里?(老师要评价:小朋友们读的都很认真)生坐下 师: 找到了吗?风娃娃在哪里

生:树叶颤动的时候,风在那儿了。

风娃娃在树叶上?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树叶在颤动。

师:怎样动才是颤动?让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现在你的手臂就是树枝,手掌就是树叶,风儿悄悄地来了,呼——小树叶就轻轻颤动了。(生做动作)

咱们去看看树叶颤动的样子。

PPT6(在微风的吹拂下,小树叶轻轻颤动,这一片片树叶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又像一只只可爱的小手掌,和风儿轻轻地打招呼,亲切地说着悄悄话。你感觉风儿吹得怎么样?那颤动也是——轻轻的。词语:颤动(出示词卡)我明白了,怎样动就是颤动?那你能不能读好这个词?齐读,再轻点(读)

就这样把这个词放回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谁来?个别2人(一个一个评价)师评价:好在哪?(轻轻地)你再来试试?风儿是那样得轻柔——微风吹来亲吻小树叶的时候,感觉会怎么样?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读

师:刚才风儿只找到了一片树叶,他还想和其他的树叶玩呢?你们想当树叶吗? 请站起来吧,我们都是一棵棵可爱的小树,让我们带着动作看着大屏幕再来美美地读读。(齐读)

(2)一阵风吹来,风儿吹进了小树林,第几小节在描写这样的情景?PPT9、10喜欢第二小节的孩子起立,齐读。

你还从诗中的哪个句子找到风儿的踪迹?PPT11、12 说得真好,谢谢你让我们从林木点头知道风正走过了。咱们一起看看课文插图,你的小手指找到林木了吗?瞧,林木正在给风儿——点头呢!他会跟风儿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A、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句话。(有礼貌)

B、带着你的快乐读读。C、你真是心存感激,带着你对风儿的感谢读读。可爱的小树(看来,带着想象读书是读好书的好方法。)

PPT7 多么幸福的相聚„„多么开心的道别„„老师也想参加,可以吗?让我们带着对风儿的感谢再读读第二小结。(师生合作读2小节)

(3)多好的风儿朋友啊!他唱着歌还会到哪里去呢?喜欢3小节的孩子一定发现风儿的脚步,谁来说说?

你想在黑板上写哪个词告诉大家风来了? 板书:起波,读读这个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记“波”字的小窍门?怎样写才漂亮?(描红)

瞧,风儿可真调皮,他一来河面上就泛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们一边看着图画一边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他们你追我赶,玩得多开心啊!他们在做——词语:游戏

怎么记住“游”字?„„怎样记“戏”呢?

评价:你的办法这有趣;你用讲故事记字的方法真好;

书空范写,你想提醒其他孩子注意些什么? 评价: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字描红

做游戏是件什么样的事?咱们一起来高兴地再读读第三小节。

男女生比赛读

刚才你们读时,风儿悄悄告诉我,你们的声音是那么动人,我们再一起齐读小诗PPT17(齐读小诗)

多美的小诗啊,多么可爱的风儿朋友啊!你发现这首小诗每个小节有什么特点?

你能背吗?我们想着诗中的画面,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背背!(老师学生一起背诵。)PPT18

四、仿写

1、风儿真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它会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PPT19老师收获了一些画面,你能为它配诗吗?

生:我仿佛看到了蒲公英满天飞舞的样子;

你~~这个词用的真美;

老师送你一个词“飞这个词”不够准确,我们。。;

叫学生换词

师:除了图画上的风,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遇到过风,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仿写单把你心中的小诗写出来。

第五篇:风教案

《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十个生字,指导书写“也”“风”两个字; 2.感受风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仿造《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4.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重点:

1.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难点:

写字、朗读。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同学们看图,猜一种自然现象。(课件出示自然现象:风、雨、露珠、雪花)

2、像这样的自然界的景物还有很多,这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人类的礼物。在这些景物中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就要数风了。今天,张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借着身边的事物,去寻找风的足迹。

3、齐读课题《风》。注意这个字是后鼻韵母,指读,齐读。这个字的笔顺有人知道吗?(指名说)(出示风笔画“横折弯钩”的课件)这个字的第二笔是今天老师要介绍给大家的新笔画——横折弯钩,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0页,找到这首小诗,自己小声地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用笔圈划出来,并借助拼音来认识它。读完全诗后请将书扣在桌面上坐好。

2、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课文。

3、下面请你先将有生字的那句话读通顺,然后再将全诗读一遍。

4、你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检查一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你就教教他。

5、每个同学一定认识了不少的字宝宝,下面把你这节课新认识的字宝宝介绍给同桌(同桌互读自己的字宝宝,讲清字音、组词以及你认识它的方法)。说完坐好。

6、脱离语言环境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小诗里的字同学们都认识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带拼音认字: 出示带拼音的“走”:指读;读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指读;指名组词;这个字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学笔顺;指名汇报;怎样记住这个好呢?(将“是”字上面的“日”字换成“十”)。

出示带拼音的“在”:指读;指名组词;自学笔顺;指名汇报;谁愿意带同学书空? 出示带拼音的“也”:指读;诗中有“也”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谁还记得?你能像它那样子说一句话吗?要记住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地”去掉“土”字旁。)它的笔顺谁知道?指名带大家写一写。

出示带拼音的“枝”:有人介绍这个字吗?注意要说清它的读音、组词和脊柱这个字的方法。

按照上面的方法学生介绍“说、听、过、”。出示带拼音的“没、跟、点”:指读;组词。(2)去点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字组词

7、现在大家对字宝宝有了较深的认识,这回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一会老师请朗读声音洪亮的同学给大家读。

三、感悟诗文,有感情朗读背诵。

1、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全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数一数全诗有几小节?

2、阅读第一小节:

(1)大家看一看这小节有几句话?

(2)谁来读读第一句话,从这一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谁都看不见风)(3)怎样的语气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呢?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可以加上动作背诵。

(4)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有风呢?谁来读读第二句话。

(5)你找到风了吗?你是怎么找到的?(听到的)这里诗人把树叶的沙沙声想象成什么?多么美妙的想象啊!谁愿意来读读。能背下来吗?(6)小结:

能说话的只有人类,这里诗人把树当作人来写。让它能像人一样说话,多有趣啊!就让我们将这一小节美美的读一读,能背下来吗?我们背一背。

3、阅读第二小节:

(1)我们继续去寻找风。请同学来读第二小节,大家边听边想:在这一小节,你是怎样找到风的?(看到的)

(2)看到了什么?这里把树枝点头想象成什么了?

(3)哦,借助树枝,又让我们找到了风。让我们想像着树枝点头的样子,各自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你能背下来吗?

4、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多么细心的诗人啊,他将我们看不见的风借助树叶的声音、树枝的样子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大自然真是奇妙,你同意诗人的感受吗?好,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想象着风来时的声音和样子来背诵全诗。

四、拓展训练: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感受过风吗?想想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感受过?(课件出示:风车、风筝)

2、你也试着用文中的句式表达一下。(课件出示句式)

五、总结:

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感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她那神奇的美丽。

下载风 教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 教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教案

    一、让我们来猜个谜语吧! 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 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就跑。 它是什么呀?(风) 二、 你们知道哪个带有风字的词语? [出示课件]:风平浪静 风雨同舟 风和日丽......

    《风》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教案 一、教案背景 1、课题:风 2、面向学生:小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与风有关的文字材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

    风 教案

    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1、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

    《风》教案

    《风》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3、体会风的奇妙。 4、会仿照课文的样子写诗歌。教学重难点: 1、理解......

    《风》教案[精选合集]

    《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

    《风》教案

    《风》教案1 活动目标:1、欣赏配乐诗,多角度地感受与想像海风,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2、尝试用优美的词来形容海风,初步尝试扩展诗歌内容。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

    《风》教案

    《风》教案1 一、激趣导入1、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它是什么呀?(风)2、真聪明,那你知道风有什么用处吗?(指导学生把话说完......

    风 教案

    7 、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续篇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重、难点:在想像中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