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优秀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一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爱国主义的传统以及舒婷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掌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主要内容:1、舒婷简介。
2、爱国主义诗歌的传统和文学特征。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4、朦胧诗的时代历史背景及艺术特征介绍。
教学重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先导学习: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
◆感受情感基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歌唱祖国的诗作。一说“歌唱祖国”,我们立马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唱祖国》(播放歌曲)。这首歌,激情澎湃,余味无穷。一方面,我们的情绪缠绕在激昂的旋律中,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我们的思绪停留在对爱国歌词的咀嚼里,回味又感慨。
◆回归历史渊源
爱国主义文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最早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作是《诗经•秦风》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爱国主义诗作最著名的当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近代以来,山河飘摇,爱国主义名篇又有很多,如谭嗣同的《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把握诗美特征——昂扬
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诗篇往往产生在国家危难之时,对时局强烈的忧愤伴随诗人对祖国执着而深沉的情热,使诗句充满激昂慷慨之气。因此,人们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太平盛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繁荣昌盛,是一般诗人在构思时很容易想到的固定的套路。诗人们往往在铺张而华丽的描述中,寄寓着对祖国的辉煌的往昔、灿烂的今天和美好的未来的深情赞颂。
从情感美学上,爱国主义不属于当下人喜欢的柔美型,而是一种壮美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在文学中,往往携带着浩荡的气势、充沛的激情、或者深沉的感叹,带给人们灵魂的升华、人格的重铸,以及心灵的净化。
概而言之,爱国主义基调是昂扬的。高亢的激情,博大的情怀,热烈的情感带给诗歌昂扬亢奋的语调,这些构成了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
二、文本细读:《祖国啊》的爱国情感分析
◆获取初步印象
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爱国主义诗歌却有所不同。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诗的一个朗诵。
问题1.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是获得诗歌的感性认识。从第一印象出发,请思考:本诗和其它爱国主义诗歌相比较,有何不同的特点,在语气、语调、情感基调、文字风格方面?
提示:本诗从总体来说基调是低沉的,低沉而不压抑的语气、失望中不放弃希望的执拗是本诗独有的诗美特征。
◆细化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的第二步,是对诗句进行细读,主要做意象和情感分析。
本诗第一节扑面而来五个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都是象征我们祖国的。但这些意象带给我们的都不是欢畅,而是窒息。水车是“老”的,“破旧”的,那“疲惫的歌”声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吱吱呀呀作响、缺梁断柱、数百年来走走停停的“中国”;矿灯不是锃光瓦亮的,而是“熏黑”,浸透了污垢,灯光下的风景也是不美的,黑暗的历史隧洞里爬满了蜗牛一般的中国人,他们因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而四处“摸索”;稻穗是干瘪而没有营养的;路基是失修而不堪重负的;驳船已经搁浅在淤滩上,还想拉它前行的中国“脊梁”与“臂膊”们,即使勒出一道道的血痕,也难以让它摇动分毫。行文于此,诗人已近窒息,所以不得不深吸一口气(破折号),发出意味无尽的感叹“祖国啊”!
第一节的五个意象充满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第二节诗人放下了手中的竖琴,直接以政论概念点题。“贫困”、“悲哀”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中国物质、精神的双重“不文明”状态。一般而论,诗歌写作忌用抽象概念。这里诗人用“贫困”“悲哀”点题,说明了诗人的急迫与无奈的心情。后两句,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看似带来了轻松与美的感受,“飞天袖间的花朵”也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这花朵本来是要撒向人间,带来春光无限的,但一次次的播撒,都不知花落谁家,中国的地面上只有饥渴的双眼,却见不到一片春花落地。
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象征文~过后我们国家的新形势。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虽然这些希望只是开端,还难以看到它们的将来,但新的起点总是带来新的希望和期盼。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意象,“伤痕累累”重复了前两节的意象特点,让我们不由想到祖**亲多灾多难的历史,特别是饱受欺凌和摧残的近现代中国史,心中翻出无尽的酸楚。对这一意象的深入理解,就使得诗人的“深思”、“迷惘”、“沸腾”,言之有历史内涵和人格内涵。这不仅表达了走过“文~”的一代青年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
◆总揽诗美特征
本诗的一大特征是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对象的交错换用和彼此交融,显示了我与祖国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高度统一关系。
全诗共四节,是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低沉的语调,悲凉的情怀,前两节已成定调,虽有第三节新的希望、鲜艳的色彩破空而出,最后一节又用“伤痕累累的乳房”重复了这一基调。虽然诗尾收拢了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情感线索,也难以掩盖全诗的悲凉之气。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问题2.这种对中国的描述真实吗?
问题3.诗人为什么这样描述中国?
问题2:讨论。
引导:描述出单方面的深刻真实,显示诗人忧患意识下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比较中华文明史和改革三十年、建国六十年纪念活动宣传出的中国面貌。结论:各有其真实性。
问题3:这要求我们回到诗的创作年代,考察舒婷那一代人的情感经历和诗歌创作时的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的第三步,是拓展对诗人诗作的了解。让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
三、拓展阅读:朦胧诗和那个忧患的年代
◆朦胧诗人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与北岛、顾城共为朦胧诗派三大代表诗人。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
◆离经叛道的朦胧诗派
朦胧诗这一概念,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良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晦涩,整体意境荒诞而诡异,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不过,在另外一些支持朦胧诗的评论家那儿,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即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先生《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他们的这三篇评论,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
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先看一首诗。
北岛《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中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总体来说,他们拿着人性和理性的武器,要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包括:政治热情、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伟大、高尚、真诚……最后,他们也不相信人和人性。
◆叛逆而忧患的年代
1978年始,在政治文化和文学领域里发生了一系列大事:拨乱反正,真理标准大讨论。陡然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也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的进程和氛围。
以伤痕文学为发端的文~后文学,从最初的对文化~的反省、否定,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病给予大胆的暴露。文学界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一直走到寻根文学,主要的声音是揭露、批判、怀疑和叛逆,改革文学、军旅文学也追求思想的深沉。
在拨乱反正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潮冲击下,社会上极左价值观陡然崩塌,而新的价值观有待确立,出现了一时的信仰真空。一时人们惊呼“上帝死了”。
80年代青年被称为“叛逆的一代”。当时的时代的关键词著名的有:百废待兴,崔健与摇滚,喇叭裤、蛤蟆镜、迪斯科,伤痕文学、朦胧诗,本土文明的焦虑。
◆50一代的精神历程
“朦胧诗”代表诗人中,顾城1955年出生,其他的都是1949年到建国后两三年这个时间出生的,可以称为“新中国的同龄人”。
在幼年时的50年代,他们被形容为“长在红旗下,生在蜜罐里”。被领袖寄予重托,“你们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他们也自觉地、自豪地宣称“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从此,从红小兵到红卫兵,从停课闹革命到斗私批修、文攻武卫、批林批孔、打砸抢,从上山下乡到返城,他们狂热的、忘我的投入到一次又一次“革命运动”中。到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时期,他们忽然就成了被耽误的一代,文~的忏悔者。他们不但是多年政治生活中的害人者,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这样概括倒霉的一生:“该长个时三年自然灾害饿肚子,该上学时停课闹革命,该恋爱时上山下乡,该养孩子时计划生育,该领工资时下岗。”所以,文~过后,传统价值观念被全面颠覆,举国上下一片怀疑、批判的声音。文~过后的一代被称为怀疑的一代、叛逆的一代,朦胧诗是其中的代表。
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二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2学情分析
1.诗中“我”的形象。
2.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 4 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
*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把“我”物化成什么?其中/ 4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焦灼之情。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在深重的痛苦与悲哀中长久的等待,“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着中国人民长久而执着的希望。
3、诗歌中说“我”是“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些事物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
4、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我是„„”这种句式结构,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采用这种句式的好处。
一方面,这种结构强化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把“我”和“祖国”化为一个同一体;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从诗行中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情。/ 4
第三篇: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诗中“我”的形象。
2.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播放这首歌)。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利用媒体资源中“特级教师辅导”中作者简介的部分,帮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播放媒体资源中“特级教师辅导”中的诗歌朗读,让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
(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1979年8月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一、导语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 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小结
在十年浩劫中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在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的同时,更有对个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让我们齐背全诗,结束本课!
第五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王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丰富意象的内涵
2、体会作者忧国爱国的深情
3、学习诗歌的鉴赏技巧之一:朗读
二、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对诗歌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诵读、品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9年的春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年春天,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的青年诗人舒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明确目标
三、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朦胧诗,写于1979年4月20日,本诗有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曾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诗作奖。(所谓 “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 时期倍受生活冷落和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
四、理清思路,重点鉴赏
(一)第一节
1、生读第一节
2、思考:诗写了哪些意象?
这意象表现了什仫?
师: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具体物象。作品中尤其是诗歌 和散文都是组组的意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如“水车”这个物象,前面加了一个“老”又加上“破旧”这就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破旧的老水车”就是一个意象。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
这些意象表现了什么?
师提示:“老水车”“矿灯”会分别出现在哪里?它们可能会象征什么?
点拨:出现在农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破料不堪状况,但它 “数百年”来没有停止 “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 斑。“矿灯”→代表工业,但“熏黑”的矿灯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象蜗牛那样缓慢,这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艰难沉重,“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意即班驳的船“淤滩”的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船如何来挣脱这困境!“纤绳”则象征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了祖**亲的肩膊,所以“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这些意象也就表现了祖国长期处于什么状态?
明确:贫困、落 后状态(板书)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深沉、悲痛的感情(板书)
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心情,才能读这种伤心欲碎的感情?
师明确:
1、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2、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
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3、注意节拍、停顿
4、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本节,师生共同评议指正。
(二)第二节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来概括上节意象的内涵,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朗读,指名评议字音、语速、语调等,思考两个问题:
(屏幕展示)
1、“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
2、“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1:“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是希望,„„是花朵”运用暗喻。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明确2: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产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问:尽管是“痛苦的希望”,但人们是否放弃了这个希望?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没有。祖祖辈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许多农民起义,许多社会变革都失败了,这些都是“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并未因屡次破灭并未因祖国的贫困而丧失。
总结:本节仍表达忧国的感情,虽然痛苦,但有希望,所以节奏感比第一节要强,语调稍高,但仍要舒缓。“祖国呀”这声呼唤,要蕴含着痛苦希望的感情。
生感情齐读本节
师:本节是全诗情感结构上的转折点,以下的诗句开始出现亮色和激情
(三)第三节
生自由读第三节,思考两个问题:(屏幕展示)
1、联系本诗写作时间,这节诗的意象反映了祖国什么时期、什么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刚从神话的珠网里挣脱”?
3、“簇新的理解”指的是什么?
明确:①1979年“文革”后祖国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焕然一新的形象
②解放后,我们国家曾走过弯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上处于盲目个人崇拜状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毛主席说庆,一句顶一万句”,“我们15年就能赶超英美”„„ 这些都是“神话”。“四人帮”覆灭后,古老的中国 从迷梦中苏醒了,从苦人中开始奋起,所以说“刚从 神话的蛛风里挣脱”
③十一届全会以后,国家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一切以前从未有过,所以叫“簇新的理想”
师: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出来的祖国“挂着带泪的笑涡”,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经磨难,吐发新绿,新生的祖国已经站到“雪白的起跑线”上就要奋斗拼搏了,看,地平线上,“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照亮了东方的天宇,这不是祖**亲的写照吗?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京戏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问:相对前两节,诗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要把欣喜、激励的感情读出来。音调:高昂;节奏:急促。
一生朗读本节,师评。
(四)师:诗人的感情层层递进,逐渐加深加浓,最后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
师生共同读第七节,思考:(屏幕展示)
1、本节强调了“我”与祖国的什么关系?
2、“我”指代了什么?
明确:
1、强调了“我”与祖国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2、“我”既指诗人,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可以从“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和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看出来)
师:“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历程,我既然成长起来的,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升华感情达到了高潮,本节内容写祖国对我的养育、我对祖国的献身
师问:本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深情、热烈。读时,语调要高昂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请同学梳理整首诗的思路。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 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 情。(屏幕展示)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全体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本诗,生推荐一人朗读。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意象特点。
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贫困
落后
深沉
悲痛
缓慢
低沉
痛苦
追求
痛苦
希望
舒缓
新生
希望
欣喜
激动
高昂
养育
献身
深情
热烈
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