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1 21:2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大学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大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复旦大学教学计划

医学院新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紧紧围绕迎评工作的整改和建设,按照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精神,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将迎评工作作为专业建设和学院整体提升的有效抓手,推动学院本学期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本学期的九大工作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加强迎评工作力度,积极投身整改阶段

我校校内评估专家组上学期末对学院自评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校专家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学院将根据这一意见进一步加强和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本学期评估工作行事历并使评估的整改工作逐项逐条落实,补充和完善指标中的支撑材料,按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到人,通过全面整改,继续提炼学院工作上的亮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迎接4月上旬校外专家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评估。

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本学期将逐步调整教师结构,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党建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充实和调整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的师资队伍。

今年学校将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进行专业调整,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将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等三个专业,学院将就这三个专业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以支持和带动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本学期学院将刘芹、张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册“护士”的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继续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的同时参与临床护理教研室和基础护理教研室的备课、听课及教研活动等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逐步充实到各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迎评工作,根据校内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的意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各教研室将按照学院和各自的工作计划认真展开教学工作:(一)认真组织“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开展“说课”教研活动,本学期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说课,提高讲课水平,计划以全院和教研室两部分分别开展“说课”活动,具体安排另定。(三)以“护理”专业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上报学校四门课程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四)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本学期继续开拓非学历教育项目——《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专升本辅导培训》;本学期继续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较高层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项目。(五)继续准备专业剖析材料。“护理”专业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剖析并增加支撑材料,同时准备“卫管”专业剖析工作。

(六)着手建立“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校内考核的试题库。(七)本学期在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做好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同时,学院还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八)狠抓实训环节,继续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的练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提早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四、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目前适应高职高专医疗卫生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并不多,学院将逐步实现大部分或全部使用适应高职教学需求的自编教材。本学期《临床护理实践》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学后,此教材立即发至学生手中。《循证护理》和《多元文化与护理》两本教材已通过人卫出版社审核,今年将可以印刷出版,医学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护理英语》这本教材已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学院各教研室将陆续制定系列自编教材计划,争取分批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医护类系列教材出版计划。

五、继续加强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学院将继续在保持已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教风的基础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严格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打造“上海护士”品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本学期将结合迎评促建这个核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职业素质教育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毕业典礼暨授帽宣誓仪式、职业素质教育讲座暨医德教育报告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六、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开拓实习与就业渠道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生源的逐年增多,学期在先后与市24家医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一批就业市场,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和奠定良好基础.本学期继续加强产学研教学领导小组,完善教学领导小组工作条例.补签校企合作协议书.七、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由市教委批准的护理实训基地ii期建设项目——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在本学期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安装、调整过程中,这次建成的ii期项目,以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为主,高科技因素含量多,同时也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训室,为两个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八、14届就业和14年招生工作 xx年级毕业生310人,截止本学期开学就业率已达93%,签约率70%,学生毕业前将在两次返校中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如:发放《临床护理实践》教材,要求每人完成临床实习总结、自我鉴定等,4月下旬参加毕业考试。计划至学期结束(6月底)xx届学生就业率达到98%、签约率达80%以上。14年招生工作已开始紧锣密鼓展开,学院将配合学校,顾全大局、认真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

九、筹备成立计算机教研室

依托学院初步形成的护理专业的品牌优势,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成立计算机教研室,将在本学期进行筹备与规划。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2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6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8

一、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8

二、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10

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复旦的国际影响力........................13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14

五、调整优化校园布局,服务保障学科发展................................15

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17

七、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19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编制,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

(1)“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公共服务,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士8692人,专业学位硕士(含非学历教育)11923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组织编写“‘理论新视野’——十七大报告理论学习”丛书六册;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社科项目40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共210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3个,与上海市联合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交叉研究创新团队6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6项,获第四、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8项,其中一等奖7项,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继续位居第一;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上海市科技功臣,4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人,其中全时引进的占83%,从海外引进的占73%,包括19位非华裔外籍教师;27位教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新进校青年教师事业发展起步支持计划”和“青年教师出国培养计划”。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推进校、院(系)人力资源两级管理,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制度。

——国际合作继续深入。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至2010年底,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余个,开设全英文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13个、全英文本科项目1个,以及一批学分课程和短期进修课程。着眼于提高生源质量,改进外国留学生选拔机制,优化生源结构,长期外国留学生从2005年的2511人增至2010年的3805人;攻读学位的比例提高到71.1%,其中研究生从2005年的228人增至2010年的689人;留学生的来源国增至120个左右,来自欧美和非洲的比例有所上升。在校学生参加出国(境)学习交流的人数持续增加,2010年度学校派出交流学生1686人,比2005年度增加一倍多。建立北欧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成立复旦-耶鲁发育生物研究所等一批合作研究中心。每年引进长期专家近百名,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8所。

——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竣工的校舍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以后新建并竣工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修缮项目3800余项;新增1000套左右青年教师周转性用房;附属医院的新建、改扩建和修缮项目有效改善了医疗、科研和教学条件。继续丰富图书馆馆藏文献,着力增加中外文电子期刊种类。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持续完善,教学科研区基本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不断开发和优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校园基本建成。设立文化建设基金,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荣获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顺利开展上海医科大学成立80周年、华山医院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正谊明道、严谨求实”的上医传统文化和精神。组建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设立复旦大学海外基金会和海外基金会(香港)。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06年9月召开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十一五”

期间学校发展的蓝图。党委分别制定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规范决策。根据院系党建实际情况,调整设立了22个基层党委,组建了19个学生党总支。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校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十一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的层次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分布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有效形成合力,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与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对创新平台的培育和支持不够,跨学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不够明确;通识教育尚未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选课机制有待完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继续改进,本科教育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规模偏小,教学科研支撑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优秀年轻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学科队伍青黄不接;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不够明确,部分学科和院系的空间过于分散,枫林、邯郸校区办学空间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二级单位的设置不够规范,校院两级的职责比较模糊,权责不够统一,学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二级单位办学活力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3)“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旦大学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责任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化知识创新网络加速形成。在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中,大学已经成为人才、信息、知识、技术、产品和资本持续性跨境流动的重要媒介,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环境正在形成,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研究圈”,上海也初步成为一个篇三:复旦大学十二五规划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编制,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1)?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公共服务,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办学结构;推进通识教育,完善六大板块的核心课程,加强书院文化建设和学生学业指导;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拓展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组织编写?‘理论新视野’——十七大报告理论学习?丛书六册;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社科项目40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共210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3个,与上海市联合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交叉研究创新团队6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6项,获第四、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8项,其中一等奖7项,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继续位居第一;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上海市科技功臣,4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国际合作继续深入。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至2010年底,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余个,开设全英文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13个、全英文本科项目1个,以及一批学分课程和短期进修课程。着眼于提高生源质量,改进外国留学生选

拔机制,优化生源结构,长期外国留学生从2005年的2511人增至2010年的3805人;攻读学位的比例提高到71.1%,其中研究生从2005年的228人增至2010年的689人;留学生的来源国增至120个左右,来自欧美和非洲的比例有所上升。在校学生参加出国(境)学习交流的人数持续增加,2010年度学校派出交流学生1686人,比2005年度增加一倍多。建立北欧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成立复旦-耶鲁发育生物研究所等一批合作研究中心。每年引进长期专家近百名,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8所。——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竣工的校舍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以后新建并竣工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修缮项目3800余项;新增1000套左右青年教师周转性用房;附属医院的新建、改扩建和修缮项目有效改善了医疗、科研和教学条件。继续丰富图书馆馆藏文献,着力增加中外文电子期刊种类。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持续完善,教学科研区基本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不断开发和优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校园基本建成。设立文化建设基金,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荣获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顺利开展上海医科大学成立80周年、华山医院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正谊明道、严谨求实?的上医传统文化和精神。组建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设立复旦大学海外基金会和海外基金会(香港)。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06年9月召开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蓝图。党委分别制定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规范决策。根据院系党建实际情况,调整设立了22个基层党

委,组建了19个学生党总支。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校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十一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的层次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分布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有效形成合力,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与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对创新平台的培育和支持不够,跨学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不够明确;通识教育尚未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选课机制有待完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继续改进,本科教育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规模偏小,教学科研支撑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优秀年轻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学科队伍青黄不接;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不够明确,部分学科和院系的空间过于分散,枫林、邯郸校区办学空间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二级单位的设置不够规范,校院两级的职责比较模糊,权责不够统一,学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二级单位办学活力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3)?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旦大学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责任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知识创新网络加速形成。在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中,大学已经成为人才、信息、知识、技术、产品和资本持续性跨境流动的篇四: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计划 复旦大学朱明权

一、关于本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 1.本教学计划以本人所著《当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出版社,2013年)为基础,根据本人教学经验编写,仅供使用者参考。2.本教学计划假设的授课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使用者应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如国际新闻等)和层次(如硕士生等)作适当调整。3.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对象已经或将要学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课程,因此对此没有加以重点分析。如果授课对象没有机会学习这一方面的课程,使用者应增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内容。4.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有效授课时间为18周(不包含考试、测验或答疑时间),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使用者应根据授课时间长短作必要调整。5.本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的五章将课程分为五个单元,另外加课程介绍和总结: * 课程介绍1课时

第一章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

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

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

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课时

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 * 课程总结 1课时 6.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均包括“本章教学要点”,提出该单元教学中应当特别要解决的问题。7.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的各章均包括:

(1)“本节讲授建议”,提出本节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问

题,其他内容则可少讲甚至不讲,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即可。

(2)“本节讲授内容”,实际是根据教材的章、节、目的标题编成。如上所说,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教师的讲授则须有所侧重。8.本教学计划所附教学大纲可在适当修改基础上发给学生。9.本教学计划所附ppt可在适当修改后于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计划(正文)* 课程介绍(1课时)[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国际关系研究的内涵(政策、理论和历史的结合)。2.着重分析学习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3.着重分析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

第一章 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本章教学要点] 1.盟国首脑会议(包括开罗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2.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全球制度的确立和地区安排)3.美苏冷战发生的原因 4.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内涵 5.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逐步形成第一节 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与全球制度的确立(2课时)[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 秩序的安排。2.着重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联合国的构成与宪章。[本节讲授内容]

一、盟国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进程 2.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全球制度的确立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与全球经济制度的建立 2.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和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 3.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第二节 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与美苏冷战的爆发

(2课时)[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波茨坦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特别是欧洲秩序)的安排。注意提醒学生,波茨坦会议是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召开的,当时亚太战场的战争并未结束。2.着重分析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3.着重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影响,以 及遏制战略的内涵 [本节讲授内容]

一、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 1.波茨坦会议

2.对意、罗、匈、保、芬和约的签订

二、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1.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 2.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三、遏制战略的酝酿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遏制战略的酝酿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凯南对遏制战略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初步胜利

(2课时)[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影响。2.着重分析苏联在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建立与巩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东欧形成的东方阵营的特点。

3.着重分析美苏在德国问题上利益的冲突,以及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特点与结果。4.着重分析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特点,以及西方国家的对策。[本节讲授内容]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战后初期的西欧

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西方国家的对策

3.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第四节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与中立主义运动(2课时)[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东方阵营向亚洲的扩展以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同盟体系的特点。2.着重分析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意义,以及北约扩大和华约建立的影响。3.着重分析中国和印度、缅甸等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篇: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

一、经济学院

020101政治经济学:

①《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三版)蒋学模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 ②《通俗资本论》洪远朋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年

③《西方经济学》 袁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④《微观经济学》 陈钊、陆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⑤《宏观经济学》 袁志刚、樊潇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⑥《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六版)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⑦《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华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

020102经济思想史: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103经济史: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104西方经济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105世界经济: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201国民经济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202区域经济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203财政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融学:

①至⑥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①至⑥

⑦《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姜波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

⑧《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 ⑨《投资学》(第二版)刘红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020206国际贸易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207劳动经济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020209数量经济学:同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

第三篇: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名列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目前的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在2000年合并而成,辖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文名: 复旦大学 外文名: Fudan University 简称: 复旦 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创办时间: 公元1905年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杨玉良 所属地区: 上海 硕士点: 225个 博士点: 177个 院士: 35人 实验室: 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40个国家重点学科 发展定位 : 创“世界一流大学”

校况简介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2009年,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26 362人;留学生3 633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 531人);另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8 664人。有专任教师2 426人、专职科研人员252人,其中高级职称1 649人。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3人、讲座教授3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人。有直属院(系)28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4个(其中自 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 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 室6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学校已经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占地面积244.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1.05万平方米。此外,学校还拥有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10个附属医院。

一百多年来,学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复旦师生 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 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百年校庆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 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以各种方式对复旦百年校庆表示祝贺。2006年学校制定了《复旦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坚持内涵发展 为主导,以增强综合实力为主线,以争取重大突破为方向,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复旦大学[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医学等 十大学科门类。复旦大学设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类专业30个,理科类专业23个,医科类专业4个,工科类专业4个,管理类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19个(其中自设5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15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其中自设30个),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在2006 年底至2007年8 月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认定中,学校有11 个学科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了67 个二级学科),另有19 个学科被确定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被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总数达86 个,名列全国前茅(一级重点学科总数为全国第四,二级重点学科总数为全国第三)。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世界银行贷 款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81个研究机构,1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校拥有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 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9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2个国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 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79人(2009年数据),“国家级有突出 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2008年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团队4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 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2007年数据),中共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 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人。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杨玉良教授,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学校地址及环境

邯郸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枫林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护理学院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05号。

张江校区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825号。

江湾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复旦大学已经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 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截至2006年底,学校共有土地2317267平方米,合约3476亩。其中,邯郸校区土地922297平方米,合1383 亩;枫林校区土地192123平方米,合288亩;张江校区228176平方米,合342亩;江湾校区974671平方米,合1462亩。生均占地面积7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逾119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22亿元。

截止2006年底,复旦大学图书馆有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校区图书馆、江湾校区图书馆 组成,馆舍面积56066平方米。另有35个院系和研究中心的资料室,总面积7850平方米。全校图书馆总面积合计6391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70 余万册,含各院系资料室藏书112万册。馆藏文献中包括线装古籍40万册(含善本8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外国教材2.8万册。年订购中西文纸本 期刊6753种,订购报纸476份。

复旦校训

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篇》)

复旦的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复旦的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的教学原则:通才教育,按类教学

复旦的教学理念: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校花 白玉兰 教育排名

在2007年11月刊出的《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全球大学排行榜,复旦大学排名为85名,跻身世界百强。在该报告中,有三所中国大陆高校跻身前100名:北京大学排第36位,清华大学位居第40位。这项由国际知名教育咨询机构QS公司进行的全球高等学府排名调查,规模涵盖全球主要的大学。

根据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联合进行的 2009年世界大学评估的排名,复旦大学在排名世界第103位,在中国大陆所有的大学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第49位)和北京大学(第52位)。在该排行榜的 学科单项排名中复旦大学各个学科的世界排名如下:

社会科学--第40名。

人文科学--第61名。

自然科学--第84名。

工程技术学科--第86名。

在该机构的2010年亚洲大学排名当中,复旦大学排第24位。[3]

复旦大学办学定位上正努力实现从研究型大学向名列亚洲前列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转变,最终经过数十年建设,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院系设置 复旦大学现有复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学院、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新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力学与工程 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等29个直属院系,设有本科专业 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3个(其中自设29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5个(其中自 设50个,专业学位8个),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 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计算机软件 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传染病、肾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现代 物理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肝癌研究所等306个各类研究机构,有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系 统、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医学神经生物学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研究机构39个。

热门专业

金融学、管理战略与史学智慧、人文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行政管理。

第四篇: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是我最喜爱的大学,也是心中原本定下的高考目标,最后自己不争气没有考上,但却丝毫没有减少我对复旦的热爱。

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校名,由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1913年李登辉开始担任校长,一直到1936年。在他长达23年的校长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商科、经济、新闻、教育、土木等应用型人才闻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的办学体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校长带领下,辗转内迁重庆北碚(渝校)。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吴南轩、章益先后出任校长。1946年夏,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与沪校合并,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军管会任命张志让、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1952年2月,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李正文任书记。1952年8月至9月,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

1954年,杨西光出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期间,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瞩目的长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1949—1966年,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学系。这些新专业的创建,标志着复旦开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之路。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66年到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文革”的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大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苏步青出任校长、党委委员,夏征农出任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1983至2011年,谢希德、华中

一、杨福家、王生洪、杨玉良先后出任校长,盛华、林克、钱冬生、程天权、秦绍德、朱之文先后出任党委书记。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提出了在21世纪初期,将复旦大学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让和高规格决策咨询的中心和基地,成为学术思想活跃、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精神面貌健康奋发、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此后十年制定了发展蓝图。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学科结构,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已经发 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希望复旦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讲座教授3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有直属院(系)28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 154个(其中自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 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 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如今的复旦,已然成为国内不输清北的名校之一,复旦的杰出校友里,既有像陈寅恪、苏步青、周谷城等各个领域的学术泰斗,也有谈家桢、谷超豪、李大潜、闻玉梅这样的科学大家,更有像于右任、王家瑞、李岚清等国家栋梁。

一百多年来,学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篇: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学科结构,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0年,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学生3805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706人);另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611人。有专任教师2346人,其中高级职称1538人。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讲座教授3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有直属院(系)28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4个(其中自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学校已经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占地面积244.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9.23万平方米。此外,学校还拥有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10个附属医院。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希望复旦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百多年来,学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下载复旦大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学生出国交流项目常见问题:1.如何申请复旦大学学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校际)?答:仔细阅读复旦大学外事处网站上的出国出境交流项目的通知,按通知内容要求,填写相应的表格,以及......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创建于清光绪31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原名复旦公学,创建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

    复旦大学夏令营

    2015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第七届经济学全国优秀大学生 夏令营活动报名通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5年第七届经济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Fudan Economics Summer School,简称FDES......

    复旦大学女教授

    复旦大学女教授、女医师联谊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第二条 女教授、女医师联谊会是在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由我校具有高级职称在职妇女组成,受校妇委会指导。 联谊会坚持......

    复旦大学自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今天上午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透露,从今年起,复旦本科生管理将全面推行“书院制”,而“书院制”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学生自治制度,内部事务由学生管理。 今后......

    复旦大学学习心得

    复旦大学学习心得 复旦大学学习心得一:复旦大学学习心得 4月12日至21日,我参加了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东阿县领导干部综合能力高级研修班,虽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通过培训,我......

    复旦大学校训

    复旦大学校训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

    复旦大学【图文】

    復旦大學【圖文】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