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1 22:0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摇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摇篮教学设计》。

第一篇:摇篮教学设计

《摇篮》教学设计

胡 洁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主要内容

2、诵读诗歌,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其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

1、幻灯片出示词语:摇篮

2、幼儿根据词语意思,师引导启发想象谈感受

3、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进行小结

师:看到这个词语,我们想到了妈妈用手轻轻地摇着摇篮中的小宝宝,边摇嘴里边哼着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听着听着,就慢慢地睡着了。

3、师创设情景,让幼儿静息闭眼听音乐感受躺在摇篮中的快乐

4、让幼儿谈感受,师导入学习的内容

师:听着这样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们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很香、很甜。请小朋友带着你们的甜蜜、你们的幸福,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歌——《摇篮》。

二、诵读感知诗歌,理解其主要内容

1、听诗歌录音,初步感知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教读诗歌,幼儿找出诗歌里的宝宝,根据回答,师把相应宝宝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再次听flash诗歌,让幼儿边听边思考四个小宝宝的摇篮分别是什么?听完后让幼儿上台贴画,要求把小宝宝相应的摇篮找出来。(3)理解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师:为什么星星的摇篮是蓝天?小鱼的摇篮是大海?花宝宝的摇篮是花园?小宝宝的摇篮是妈妈的手? 理解: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4)拓展理解

师:蓝天除了是星宝宝的摇篮外,还有可能是谁的摇篮?(后面的一次类推)

3、理解动词:飘、吹、翻、唱(幼儿做动作理解)

4、质疑:为什么都是“轻轻地”?(引导幼儿在午睡的时候动作要轻轻,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不要打扰别人休息)

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有感情进行地朗诵(提示:“睡着了”轻声读)

三、诵读诗歌

1、小老师教读

2、抽读

3、幼儿任选一节诗自己做动作读

4、表演读

5、全班齐做动作读

四、仿编诗歌

1、师创设情景,以铅笔为例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仿编诗歌,可以做动作

五、操作活动:给自己编的诗歌作画

第二篇:摇篮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导幼儿说话。

活动准备

一段摇篮曲

背景图片

宝宝卡片

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宝贝们,你们睡觉前要干什么呢?

幼儿:(妈妈唱歌,妈妈讲故事)

师:是啊,妈妈是宝贝们的摇篮,一边唱一边哄宝贝们睡觉觉

2、播放课件、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看见谁了

幼儿:星星在月亮身边睡着了

鱼儿也睡着了

师:是呀,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想睡觉了,宝贝们,谁是她们的摇篮?谁在哄她们睡觉呢?

3、(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说)

师:在宝贝们的帮助下,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了,她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看她们幸福的样子,咱们也来为她们唱一首歌哄哄她们把,这首诗歌的名字叫《摇篮》,仔细听听都唱了些什么?(课件演示)

4、听完后分段引导,月亮弯弯,像个摇篮,星星宝宝,睡在里边,云儿轻轻,亲亲脸蛋,风儿吹吹,做梦甜甜。

大海蓝蓝,像个摇篮,鱼儿宝宝,睡在里边,浪花朵朵,碰碰鼻尖,水草漂漂,快快入眠。

5、结合课件完整的欣赏诗歌,幼儿跟颂

师:呀,宝贝们真棒!咱们还可以把这首歌跳一跳,让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睡的香香甜甜的。

6、师:宝贝们真聪明,能歌善舞,这么快就把这首歌记住了,宝宝们都睡着了,咱们再来把她们送回家好不好(出示宝宝卡片,引导幼儿把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里),让他们好好的睡到明天。

7、活动结束: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帮忙把宝宝们送回了家,你们高兴吗?真不错,宝贝们能不能再把老师也哄着睡一睡呢?(唱歌结束)

第三篇:《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提问交谈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拓 展 延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指 导 书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那(),是()的摇篮。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意”、“思”、“想”都有“心字底”。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第四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第五篇:《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3.教师准备有关金字塔的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金字塔那些知识? 2.金字塔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秘?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金字塔课件。导入。(板书课题)神秘的金字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金字塔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古埃及的位置你知道吗?(播放课件:埃及的位置)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巴比伦人为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两河文明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3.教师准备有关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两河文明那些知识? 2.古代巴比伦人创造了那些灿烂的文明?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两河文明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汉莫拉比法典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两河流域的位置你知道吗?

古巴比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五、巩固检测

填一填,相信你是最棒的!

1.()是古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佛教的发源地是(),佛教与()、()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古代中国和()、()、()被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4.古巴比伦的()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与古埃及金字塔齐名。

二、火眼金睛。

(1)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了()。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2)()制订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3)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法典 C.印度法典(4)《西游记》中的“西天”指的是()。

A.古代日本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5)古代印度是()的发源地。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6)孕育了巴比伦文化的两河流域是()。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三、自我展示台。(小组合作进行)

1.古代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面对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2.学习了《神秘的金字塔》后,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金字塔的神秘之处在哪里?

下载摇篮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摇篮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朱江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课......

    教学设计《地球生命的摇篮》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刘 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养育着人类。主题文字与情景对话及活动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

    【教学设计】-地球,生命的摇篮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六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养育着人类。主题文字与情景对话及活动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5篇)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二)、过程......

    《祖先的摇篮》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摇篮》教学反思

    《摇篮》教学反思《摇篮》教学反思 篇1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