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英语调研考试的试卷分析
初一英语调研考试的试卷分析
罗湖区的英语老师都知道,每年对学生的考试基本分成两种:平时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年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出题的小型或者微型的阶段性形成性评价;到了学期末年末就考由区教研员主持甚至就是他本人出的题目,就是被俗称之为“调研考”的大型考试了.而学校或者家长真正重视,拿来做主要评价的就是这后一种考试,而拿来进行全区学校排名的也是依据这个考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调研考无论对学生对老师对学校对家长都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它几乎象小型中考高考一样成为老师们平时教学的某种隐性的指向,也成为学校对教师一学期教学成绩的一次主要评估依据。它的意义实在不可谓不大!
“调研考”,顾名思义,在中考精神的前提下,经过对全区/市/省…英语教学的认真调查研究,针对全区…的普遍性教学内容与程度出具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考试.这个考试的意义在于对一个学期的老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至少是较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和反馈,同时通过考试结果对各校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和具体的指导.因此,如果调研考试的结果是几乎全区各校都惨不忍睹,分数大大低于平时的阶段性评价,那将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以下几种可能的问题:
1.各校平时惟恐考差了挨骂,所以出题太过容易,导致调研考试结果一塌糊涂;
2.各校老师教学水平太低,根本无法适应现任区教研员的出题水平,误人子弟,应该集体下岗;
3.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太差,中学老师应该先让学生仅在一个学期内既要先还上小学所欠缺的内容,又要快马加鞭完成初中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在小学内欠帐多少,不管生源如何,都是中学老师的事.4.个别学校考得出色就证明了这套考题的高水平,毕竟还是有考得好的嘛,所以还是证明考得差的关键原因在于该校教师,而绝不会是试题的本身.也就是说完全不要考虑生源的问题.反正医生给你开的药是高价的好药,你自己好不了是因为你生错了病!
5.如果许多学校的老师们都教得不错,以前的调研考试也分数正常,那么偶尔考试(比如上次,这次)的大面积低分就只能说明问题出在试卷上面了:是否贯彻中考精神?是否考到了教材要点与重点?是否针对了罗湖区的普遍程度?是否在不同年级的试卷上充分体现年级的教材特点,难度与区分度?考试题型是否符合中考精神或趋势?考试题型的设计是否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知识点的设计是否覆盖率高而非过于集中?知识点的设计是否着眼于教材的实际内容以及迁移是否过度?题型的设计是否存在对于学生来说操练很少因而造成极大的不适应从而大量丢分的现象?是否题型分值的设计与考试内容的重要程度成正比,还是出现题型怪异价值不大却费事费力而分值还低的不合理情况?…如果这些基本而关键的问题出题人没有反复调研,思考并审慎出题,就很容易造成试卷本身的失误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陷于做题的无措从而大量丢分,致使老师和学生长达半年或一年的艰苦努力却付之东流.如若如此,天可怜见!
下面就来对这次的英语调研考试做个全面的分析.(一)几个数据:
因为初一初二使用的都内容基本相同的新教材,而这次考试两个年级的题目内容也有很大比例的相似性,所以一些主要数据主要只在初一初二进行对比.1)平均分:初一:39.72;初二:52.27;(初三:54.48.)都没有及格.2)不及格人数:初一:508人;初二:380人.都在年级占50%以上.3)优秀率:初一:0.90%,初二:8%.都没有达到10%.初一尤其悲惨.以上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年级)是根本难以适应这套考试题目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学校老师的教学问题上,还是来自于试题本身的失误呢?
不管是怎样的结论,应该按照上面的第五点里的几个方面来对这次的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再下结论,明确责任,也不迟.一.知识点的覆盖:是否广泛而切合教材的基本面还是超越教材扩展太多或者出题类型是否科学合适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份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不是太少,而是广,很广,太广.我们新教材的内容及难度本身已经远远超过目前罗湖区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这一点在侯教研员同志多次主持召开的全区英语教师对新教材的学习和教法讨论会上已经获得共识.因此试卷就应该降低难度,缩小不符合我区现实情况的语法或知识点部分,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意义;如果难度不降,反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无限扩展或迁移,那么就会不但无法体现现实的教学效果,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无所适从.一举少得或无得的事情,成本高,代价大,如果出题人还要推卸责任的话,则让人觉得实在滑天下之大稽.这次的实际出题情况如下:
知识点方面分别考到或者卷面涉及到:名词(单复数,可数不可数,名词变形容词);形容词(原级,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及其句型的转换,);数词(基数词,序数词);量词,冠词(零冠词,定冠词);代词(所有格,不定代词);动词(固定搭配,各个时态,ING分词,情态动词的基本运用及特殊的否定式,带TO 不带TO的不定式);介词(单个介词,介词结构,介词词组及其替换);副词(频率副词,形容词变副词);感叹句中较难的以WHAT引导的不可数名词的感叹句;表示天气的词汇;定语从句(在阅读理解文章的原句中出现,还是省略先行词的!)等等几十个得分点,其中黑体字部分是超出教材基本内容且扩展过多的部分.举几个超纲突出的例子:
教材上教到get to(到达),题目里这样考:
24.The foreign friends got to(到达)Shanghai on the morning of May1st.A.arrived B.reached C.arrived to D.left
四选一。这就涉及到必须教到get to ,arrive, arrive in, arrive at, reach等几个词或词组,而且学生要非常清楚他们间的用法区别。这里边包括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等,这就是中考关于这个概念的全部内容啊!而初一的学生必须现在就都会!
天!为什么出题的人忘记了这只是进中学才半年的孩子啊,他们还有个适应的过程啊。其实要扩展,稍微有点经验的老师们都能做到,问题是不是老师不知道要扩展,而是要学生能消化吸收并能运用,一次给的概念太多,学生只会将原先吃进去的都吐出来的。所以我们都尽量节约学生的学习成本,让他们稳打稳扎地一步一个脚印。
再看一题:
26.At last the students climbed up the top of the hill.A.last time B.In the end C.At once D.At least
书上出现的是at last和finally,可是要做出这道题目必须还要会in the end, at the end(of)的用法。这几乎又是关于这个概念在中考时的全部内容!
这样的大容量浓缩的题目比比皆是。再比如:55.The boy has eaten two bananas already, but he wants.A.a few more B.few more C.a little more D.little more
多么复杂的“打包概念”!学生只会晕头转向!再比如课文中连感叹句都没有示例,尽管小学有涉及,但是最难的就是手先要搞清什么时候用what引导,什么时候用how引导。而用what引导的名词词组中最难的又是不可数名词的,而这次考的就是这最难的!这接二连三的拦路虎将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考试的学生吓得连后面要做的都会慢慢乱了方寸!
唉!我们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连“走路”都不会的,怎么就叫他们“飞”呢!他们还会以为是他们的腿脚有毛病,是残废呢!太多过难的题目只会打击孩子们的信心,而信心,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建立,终于小有所成,可是毁灭它,可能只要一两次的彻底失败!
二.文化点方面考到职业,天气,色彩,食品,购物及其用语,询问意见及其回答,征求意见及其回答,请求帮助及其回答,交通方式,家务,爱好,节假日,生活日常对话等.既然涵盖面如此之广,且不说有些部分本身教材上就还不是主要内容---比如购物,就在听力里是以填词的方式出现,有颜色有价格有所购之物,而且读得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难度大,平时听力好的学生也丢分很多---即便考得超出教材,也应该在出题方式上尽量简化题量,从而达到平衡吧.可是题目中偏偏出现的方式是在做完难度大的完形填空与阅读题型之后,学生已经用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又陡然出了一道句子排序题目.一共五道小题,每个小题有五个六个句子不等,最多的居然有八个句子!而一共才五分!这样的题型是平时考试尤其是大考很少见的,即便出,也出一两道足够了.因为它很费时费力,而且连续做,学生脑子容易产生疲劳,尤其是在做完那么多大题难题之后!对于才进中学半年的初一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难为他们了!我心里真是替他们心疼!而且该起来非常麻烦,怎么判分他的标准答案里根本没有说.只好各校自行掌握.这就很难说各校的标准会统一了,如果标准都不统一,又何谈成绩比较呢?!
三.难度的设计:我统计了一下,全套卷子中,与初二试卷题目一模一样的题目占到整整三十分!(单选题20题,其中15题一样;词汇题10题其中8题一样;词形转换题10题7题一样!)虽然教材几乎相同,但是毕竟初一的学生少学整整一年啊,他们甚至连什么是大考都还没见识过!
再看不一样的题目:初一的完形填空题是完全没有对话的整段文章,而初二的同意题型是以对话为主的。对话形式当然比整段文章难度要小!到了阅读理解,初一的第一篇第二篇都是几乎没有对话的完整文段,而且在第一篇的结尾还出现了一个省略掉先行词的定语从句!而初二的一篇以对话为主,一篇是写的乔丹。对话的难度低些,而乔丹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的带常识性的内容,学生即便看不太懂,也可根据对他的了解猜出一些,所以难度也至少比初一的小!
再看初一是那个见鬼的句子排序题目的题型,到了初二是每句给出几个空的句型转换!作为最基础的句型转换题,初二考初一不考,初一去考又难又烦又分值少的几十句句子排序!
到了最后的写作题,初一初二都是两大题。初二的第一篇是先出一篇短文,再进行短文所(改)写,只要填出单个的词;而初一的是给出几个词组,要写出几个带时态的完整的句子!孰易孰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这种两个年级相同题目覆盖率大,其他题目初一的又比初二难的将难度都完全颠倒过来的试题不知道是教研员本人出的还是别人出的他自己根本就没认真审查过!否则,怎么解释?!
而一道49.“ He practices(ride)”的题,教材根本没有教到practice这个词,也没有别的知识或者文化点涉及到相关的部分,学生如何填出?!对了,卷子上倒是在阅读理解的第一篇里边有“Li Lei thought it was good to help his friend and he also wanted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with Jim when doing shopping”这样的一个句子里出现了可以模仿的暗示。且不说这长长的句子(还有个when doing shopping这样高难度的语法现象出现)学生念完是不是已经晕头转向了,还要搞懂它的意思,然后还要敏锐地联想到在前面的某一题里有这个practice的题,接着很聪明地举一反三将前面的ride先去掉e再填出riding!
呜呼!也许出题人很高兴我能领会到他的“有点生词怕什么!让学生学会猜和学会从试卷中找出已知信息再来举一反三嘛!这就是培养能力嘛!”先不说他自己要将这样一句拗口的中文讲完都颇费事,而能够初一就做到这样瞻前顾后举一反三的学生即便在重点学校里面也不多见吧!何况,能力的培养是要时间和扎实的基础的,这是需要过程的。我们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又要衔接小学的知识点,又要完成与初二的教材几乎相同的高难度课本,还要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加速度“飞”起来!
你见过一只猴子在一夜或者几夜或者几个月之间就进化成人的奇迹吗?!
第二篇:初一英语试卷分析(精选)
初一英语试卷分析
初一英语试卷分析
(一)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内容选自外研版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教材,试题的难易度适中,基本按照7:2:1的难易度命制试卷,不仅能考查出学生英语基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次试卷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七年级下课标规定的绝大部分内容,包括话题、语法、词汇等内容,话题涉及旅游、家乡、交通、>故事、过去生活等。本次试卷的特点有许多,许多试题源于教材,其中六篇阅读语篇有四篇源自于教材,这不仅引导学生重视教材,更有利于指导教师充分和合理使用教材;试题题型全面,像词语运用和动词填空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灵活运用和语法的掌握,而阅读试题的设置则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如填表格、选择、图文搭配、回答问题等。情境设置具有真实性;注重跨文化意识的熏陶;选题时代感强。
二、成绩分析
成绩:校平均分102.55,及格率74.14%,优秀率15.59%。
分析:平均分低是因为考十几,二十几的学生较多,这也是造成及格率低的原因。
三、学生作答主要问题及归因
1、失分率高的答题有:单词辩音的23、24、25小题;单选的28、34小题;动词填空50题;完型填空的63、64、70题;阅读的74-78题、87-90题;写作失分多。
2、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1)辩音训练不够,学生缺乏规律;2)缺乏对语境的把握;3)学生答题不仔细,表格阅读技巧没掌握;回答问题没有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写作意图4)写作审题错误运用过去时,逻辑关系有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改进教学措施及建议1)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和考点、2)加强集体备课与研讨,合作并交流。3)加强辩音训练,多进行朗读。4)指导答题技巧。
五、2、提高学生成绩及建议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2)加强基础训练,继续通过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夯实基础3)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4)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强调规范书写。
5)分层辅导,加强监督检查。
3、改进命题质量的建议
研究课标和教材,制定双向细目表,预估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提高命题质量。
初一英语试卷分析
(二)今年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材,该教材注重基础知识,针对性强,好教易学。
一、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语言点的考查。试题针对这方面的考查覆盖面广,从字母到单词,到词组,再到语法,最后到句子及文章,一气呵成,由点及面到体,实现了三维考查。
2、难易过渡合理,书面表达难度降低,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题量,难度适中,基础题占绝大多数,但出题范围较集中,存在押中题得分高,押不中得分低的现象。
1,听力部分,满分20分,得分率在65%。且集中在选图和选词中,而听句子选答语则做得较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未能掌握方法,不会审题,预习,训练少,经验不足等。
2,根据读音规律填字母,满分10分,得分率在60%,大部分学生得分在5分左右。原因可能是时隔太久又没有及时复习,学生也未能真正掌握字母按读音分类的规律所致。
3,单项选择,满分15分,得分率在76%。考查范围属常见常用的基础知识,难度适中。但其中有关代词和名词复数的考查效果不好,失分较多,还有部分学生交际运用较差。原因在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对易错点练习少,未掌握考查重点等。
4,选句子补全对话,满分5分,得分率在90以上。失分多在第4个空的表递进上面。
5,补全对话,满分10分,得分率为80%。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分look after,look like和look the same这几个相似的词组上面,这也反映了学生的浮躁情绪,不踏实,对基础知识的不确定。
6,阅读理解,满分30分,得分率为80%。A部分得分最多,B部分次之,C部分最少。看来要加强句子练习。
7,书面表达,满分10分,得分率在50%左右。部分学生不能写出正确的简单句子构成,有半数学生忽视动词的三单形式,这些说明了我们农村学校在>英语教学上的薄弱,对英语写作训练的缺乏。
三、建议
1、出题范围再分散些,单词要考查,学生才会有动力。
2、教师要注意综合练习,尤其是语感的培养,句子的构成。
初一英语试卷分析
(三)第一题 听力 一、二、三、听力部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初一学生训练少,很少得到满分,尤其第四部分听力填空内容,绝大多数学生听不出来。
第二题 单项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都全做了,但有些题学生没有接触到因此有些失分。从卷面上看,学生对语法题不是很好,而且有些语法忘记,或者根本就不懂。
第三、四题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些题目都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的词汇量有关,平时还需在阅读方面加强训练。同时还要掌握一些阅读和做题技巧,而这些对初一来说是个难点。
第五题 词汇知识 最差就是这种题型,尽管出的单词不难,但学生依然不会写,特别体现在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空这题,这种题型不但要求要掌握大量词汇,还要理解句意,难度较大,必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七题 句型转换 这种题型平时经常练习,但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所以错误很多。
第八题 书面表达 这类题是学生平常最头疼的题但是也是容易得分的题,这种题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一点不会,有的学生能得满分,这就需要平时的练习。
总之,从卷面上看,书面表达和阅读失分多,还有写单词,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既注重基础的掌握,也要重视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第三篇:初一英语期试卷分析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英语试卷分析
优点:
1、本次试卷内容贴近课本,着重基础,考点与平时所学所教重点相吻合。
2、本次考试考了音标,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试卷难度系数比例适中,符合初一学生生情。
缺点:
1、本次考试问题着重体现在听力方面。
(1)听力录制不清醒,不应该是以磁带形式,应以光盘、MP3等形式录制,以便多样使用。
(2)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听力太快了,男女生清晰度不一。
2、选择题的选项不应该是3个。
对以后试卷的建议:
1、听力录制一定要清晰,速度适中。
2、选择题的答应应该添加成4个选项。
第四篇: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信宏杰
一、试卷总体印象
初一英语期中调查测试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观察、思维、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
主客观题型相结合,内容丰富,试题简单,试卷主要覆盖了4个单元内容(Unit 1?Unit 4阶段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点语法各项目),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
二、词汇(5分)平均得分约为3分,单选(20分)平均得分约为17分、句子
任务型阅读(10分)平均得分约为7分、完形 填空(10分)平均得分约为7分、阅读
理解(30分)平均得分约为24分、连词成句(5分)平均得分约为4分和书面表达(10分)平均得分约为6分。
存在问题:
1.词汇题中的1、3、7小题名词的复数运用不熟练,丢分现象较多。
2.问答配对中的第4、7、9、10小题错误率较高,其中Would you like---? 与What would you like----?相混。
3.单项选择中第2小题属于特殊疑问词whose的用法,6小题是be动词的单复数问题,7、10、21
小题是代词的用法,8、9小题是助动词与系动词的区别,11小题是It's time for/to 的固定搭配问题,13、25小题是可数名词的单复数与不可数名词问题,18小题是some any的用法区别,24小题是or
and在否定句中的用法区,这些小题都分别有出错现象。
4.学生在阅读失分较多,第一,学生阅读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很多学生只是对照题目单纯去找
答案,而不去认真反复地看文章,缺乏耐心。第二,部分学生只能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不能透
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培养和训练。
5.完形填空题中2、4、5、7、9、10小题分别有出错现象。失分原因有的是固定短语掌握不熟练,如:4空的look at ,9空的 be from,还有的是名词单复数与主语,谓语或一些特殊句子的意思的一致性。
6.连词成句题平均得分约为3分,其中5小题最爱出错。
7.从写作这块中学生扣分的地方来分析,学生缺乏英语思维能力,受母语影响很大,很多句子在表达的时候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而不能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知识、语法
知识和课文的语段去模仿写作,也有的是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或者还有的学生干脆一个字
也不写。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继续抓好双基知识的训练,打牢基本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起始年级开始就重视双基知识的积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从试卷的总体来看,平均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得分
在30分以下。一方面它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每位学生争相开口,从课堂交际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它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补差,不放弃每个差生,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尽量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学了以后能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要加强英语授课的素养,广泛运用流利的英语课堂用语,来营造英语环境和学英语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英语表演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Reading这块上一定要经常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复述课文,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的能力。
4.强化听读训练,努力培养语感。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听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听的习惯的培养。课外还要多选用一些内容健康,时代感强、知识性、趣味性并存的短文来让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这次期中考试给了我很多教训,不仅仅是在英语教学上,而且在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上,以后我会更加加倍努力。
第五篇:初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学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王宏香
一、卷面概况
此次考试题型比较全面,难易程度适中,题量适中,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多样,有利于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达到了考查应用与综合能力的目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句型转换,任务型读写以及书面表达。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考查内容紧扣所学的课本知识点,学生做得较好。失分较多的是语音,主要是有些学生音标知识掌握不好,得分不高。今后还要加强音标的训练。
第二题为完形填空。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重视.设空主要考查词性,以及上下文的运用。故得分率也高。
第三题为阅读理解,三篇短文由易到难,适当提高台阶。这些题目都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的词汇量有关,平时还需在阅读方面加强训练。同时还要掌握一些阅读和做题技巧,而这些对初一来说是个难点。
第四题为词汇,主要是考查单词的用法,最差就是这种题型,尽管出的单词不难,但学生依然不会灵活运入用,单词的拼写还较准确。不过涉及到动词单三形式写不对,特别体现在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空这题,这种题型不但要求要掌握大量词汇,还要理解句意,难度较大,必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今后要把单词放到句子里面来练习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五题为句型转换。此题学生得分还可以。
第六题为任务型阅读。此题包含了如何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如何回答问题,句型转换以及翻译.学生失分较多。
第七题为书面表达,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故学生有话可说,下笔容易。但两极分化很大,平均得分低,多数学生所写的句子不通顺,表达不完整,甚至出现中国式英语。今后应该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三、针对此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教学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次考试成绩两极分化很大,有的学生一点不会,有的学生能得满分,这就需要平时的练习对此,需要老师平时对水平高的学生重视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对底子薄弱的学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1.加强单词的检查力度,促使学生掌握好单词,重视词汇的运用。打好基础。、2.一定要求学生在今后的练习训练中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题。要经常定时定量完成任务。
3.提高学生分析题目以及做答的能力。
201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