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必修三单元练习主观题
-
必修三部分一二单元主观题
2013-11—2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一、二单元主观题训练 1.航空英雄罗阳“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 航空事业。英雄谢幕,精神长存,在深化改革开
-
经典政治生活主观题练习一二单元
政治主观题练习一
1、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
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 -
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
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
-
哲学主观题练习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 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 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
-
历史必修三练习(四)
历史必修三练习(四)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
第二单元练习三
第二单元练习三 一、默写王安石的《元曰》。 元曰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 万象更新(gēng gèng) 分外热闹(fēn fèn) 哄堂大笑(hōng hòng
-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知识必备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知识必备 I. 一箭双雕 1. praise v.表扬赞扬 phrase n. 短语词组 2. penny n. 便士;一文钱 penniless adj. 贫困身无分文的 3. wonder v. 惊奇;纳闷想
-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模样(mó)
B.朱拓(tà)呜咽(yâ)绾者(wǎn)嫡亲(dí)
C.炮烙 -
必修三3单元教师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D (A qūn ;B pàng—pán;C sāng)A.饿殍(piǎo) 逡巡(jūn)弃甲曳兵(yâ) 丢三落四(là)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心广体胖(pàng)C.庠序(xi
-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
必修三第四单元3(★)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检测试题同步测试(必修三)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江苏盐城三模)《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
-
高中历史材料概括主观题练习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
-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2) 一、选择题 1.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
-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 一、选择题 1.《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
-
必修五英语第一单元练习
Unit 1GreatScientists
语言要点
单元要点预览(旨在让同学整体了解本单元要点) 词汇
部分词语辨析 词形变化1.2. valuable adj.有价值的value n. 价值value v. 估价, 评价3. i -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随堂练习《祝福》4
《祝福》同步训练 基础练习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
-
必修三unit1课时练习(推荐5篇)
课时作业(十一) [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I.多项选择 1.A trip to the forest park is a wonderful________of my happy childhood, when I had no en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