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诗两首诗意
-
第20课古诗两首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
古诗及诗意
【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静夜思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
-
古诗诗意
1、《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以前、过去曾:曾经谙: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胜过、超过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回忆 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
-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
-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1、词语: 促进、深夜、记忆、异乡、相逢、佳节、加倍、遥远、遍地、插花 2、背写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3、多音字: 挑:tiāo( ) tiào( ) 4、拓展积累写秋古
-
古诗两首
古诗十三首
漠北怀古相思
赵晓赵晓
中原凄草满皇宫三月渭源桃李香 君王醉酒卧帐中京城草凄柳芽黄 大漠残阳照西风春愁不随东风去 将军孤剑影黄昏点滴相思惹恨长 赵晓,1990生, -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
-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城关一小 高银芳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
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诗词教案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
-
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东营区实校 常丽丽 设计理念: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
-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车拉学校 梁民玲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
-
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
-
古诗的诗意
1、《煮豆同根翻译豆秸为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在锅下
-
古诗两首(6)
赠刘景文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
-
29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
-
3、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案 主备人: 孙美玲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
1、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独坐敬亭山 知识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课后的注释。理解“尽、闲、厌”单字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