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历史必修罢黜百家
-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解读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程标准解读: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
-
高中历史说课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说课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说教材 : 1、教材地位: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该单元自先秦诸子起笔,以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化过程
-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编写者:李淇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题回顾】(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
-
高中历史必修总结
分封制内容: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
高中历史必修一
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付泽承 历史必修一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说明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一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 (无) 2010年题组 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西汉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西汉初年,天下初定,需要确定皇朝的正统地位和统治基础,儒家
-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跟踪训练: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二) 一、选择题 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A.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解
-
高中历史必修一填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__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分别举例)__________
-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
-
历史③必修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
-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大全
知识能够被获得,并且因为它的本质,知识总是局部的,它永远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
-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含五篇)
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顺口溜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顺口溜汇总(按照课节先后顺序)1、中国古代铁犁牛耕的发展顺口溜春秋战国时期中,铁犁牛耕得产生。之后逐渐得推广,汉后主耕方式成。西汉赵过有耦犁,二牛三人
-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三专题(推荐5篇)
知识分两种,一种是客观的,这类知识不管怎么吸收都不会有害,一种是主观的,这类知识是充满危险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三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