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下字词及诗文默写
-
九上字词及诗文默写
九上字词及诗文默写 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2、唐宗宋祖,稍 xùn( )风 sāo( )。一代天jiāo( ) ,成吉思汗( )。 3、当田
-
诗文默写
(一)诗文默写题
真题回放
2010年默写古诗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日:“,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诗文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A、B两组全做)A组:(1),自将磨洗认前朝。(2)松间沙路净无泥,。(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5),冷露无声湿桂花。(6)沾衣欲湿杏
-
九下语文古诗文言文默写
九下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宁为百夫长,
-
九下现代诗默写检测 一
九下现代诗默写检测 一姓名 1.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2.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 3.只有那
-
九下诗词理解性默写[范文模版]
九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一、《从军行》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 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
-
中考现代诗文默写2013
2013中考现代诗文重点句子默写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
八上古诗文默写汇总
1、《桃花源记》 ①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
诗文名句默写赏析
诗文名句默写赏析
1. 蓬莱文章建安骨,---------------------------。
2. 羌管悠悠霜满地,-------------------,-。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
九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5篇模版)
九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把酒问月》中,写比喻月色之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问月》中,写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间流逝之速的诗句是
-
2004-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汇总
2004—2017年成都市中考古诗文默写题汇总 2004年 16、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小题填写)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人生
-
七上古诗文默写专题训练
七上古诗文默写专题训练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
-
八年级诗文默写专项复习
八年级诗文默写专项复习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3、《池鹤
-
2015年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精选合集]
2015年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
-
泉港民族中学初三总复习语文诗文必背默写检测(九下)
泉港民族中学2010屇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资料 泉港民族中学初三总复习语文诗文必背默写检测 九年级下册(总分:232分,合格分:193分) 班级号数姓名成绩1、《词两首》(作者: )(总:24分,合:20分
-
初二语文字词与默写(5篇材料)
初二语文字词与默写 一、字词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岚 一泓 红桧 雄踞 镂空 魅力 ......祈求 瑰宝 祈祷 围剿 两栖 驯美 ......器皿
-
2010年中考古诗文默写(二)(精选五篇)
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33分) 1.默写。(8分)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我言秋日胜春
-
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题荟萃
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题荟萃(一)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7-01-17 14:32:26 来源:语文网 浏览:5764 有奖投稿 2017年中考古诗文默写题荟萃(一) 一. (河南省)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