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伤逝小说鲁迅
-
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形象
内 容 提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两个人物形象。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从激烈到平淡,最后彻底破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
从小说《伤逝》到电影伤逝
从小说《伤逝》到电影伤逝 《伤逝》是鲁迅在 1925 年 10 月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五四”时期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涓生和一个从旧家庭中走出来的新式女性子君的形象,
-
论文鲁迅小说[精选合集]
目 录 一、鲁迅小说中麻木、迷信、愚昧、萎缩的人物形象…………………………… 2 (一)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阿Q ……………………………………… 2 (二)深受封建教
-
鲁迅小说研究
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
-
鲁迅小说讲解
诚美教育 教学设计学案 鲁迅小说 在海外的新儒家及其学人那里,一种观点很有市场,鲁迅是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源泉。 1、鲁迅作品风格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语言比较怪异,阅历浅不容易理
-
从《伤逝》看鲁迅爱情观
《伤逝》读后感—鲁迅文学背后的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
-
大学语文第4讲:鲁迅《伤逝》
大学语文第4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小说 鲁迅:《伤逝》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很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5月
-
掩埋的时光鲁迅《伤逝》改写
掩埋的时光 ——子君眼中的《伤逝》 曾经的美好,终究是过眼云烟,爱情是甜蜜的,但是一旦遇到任何现实的问题,都会一闪而逝。那一段被光阴掩埋的过去,从开始的憧憬,到后来的毅然,渐渐
-
鲁迅小说特点五篇范文
鲁迅(1881-1936)小说的特色,可归纳为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喜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的典范。、 一、自觉选择反映
-
鲁迅小说研究 论文
鲁 迅 小 说 研 究 09 语教3 10 王振华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中国国民性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
-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的犀利尖刻,沈从文的诗情画意,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中闪发着异样的光彩,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九十年代后沈
-
鲁迅小说故乡教案
故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鲁迅小说研究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
http://
第一讲 鲁迅研究导言:
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 -
读鲁迅短篇小说《伤逝》读后感(共5篇)
读鲁迅短篇小说《伤逝》读后感陈弥远《伤逝》作为鲁迅笔下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却是复杂又充满歧义,甚至连其弟周作人都认为此篇最为难解。然而,小说所刻画的爱情的样子
-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研究性课题论文 课题名称: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时间:2011年03月15日班 级:高一五班指导教师:胡润华 组 长:靳庆华 小组成员:杨少雄、王 蕊、 石家驷、祝丽兵、范荣刚 学 校:临
-
鲁迅小说散文集名释义
鲁迅小说散文集名释义 莱芜四中段希刚 鲁迅的小说、散文、散文诗集均为自行编稿并自拟集名。这些集子的命名,或比喻,或象征,或写实。精辟深沉,意深味浓,内涵丰富。弄清这些集名的
-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与现代主义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与现代主义一、鲁迅小说的象征、隐喻 药鲁迅小说富于象征和隐喻,有自己的象征意象系统,如《狂人日记》里的“月亮”与“夜”,《药》里的“药”,它的主题也是象征
-
鲁迅小说《祝福》观后感(5篇)
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有感《祝福》的故事,在读书人中广为流传。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