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新课标试题
-
新课标语文试题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部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课程目标按照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课程标准在‚总目标‛
-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2011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最终定稿)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 前言 一、对于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一说,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答: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
-
新课标2013试题
201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测试题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166
1、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2、8、第三学段写作目标指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1)第一学段(2)第二学
-
小学语文《新课标》模拟试题2
小学语文《新课标》模拟试题一、填空题。(15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培
-
重庆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新课标
重庆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新课标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说明:只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不做带“*” 号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2分) 1.
-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前言中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 课程目标和内容、、 )、(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
一、填空。(40分)
1、(语文素养)(多重)(奠基)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性)(阶段)
3、(游戏)(活动)
4、(朗读)(默读)
5、(互动)
6、(正确)(流利)(有感情)(语言)(语调)(感情)
7、(探究)(创新)
8、(思维)
二、判断。(2 -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
-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5篇
25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里士村小学袁景楼
一、填空(34分)
1、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紧密结合。
3、前 -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组 刘峰 一、 填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与( )的统一。 3、九年义务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新课标普高)
靳寺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题(卷) 靳寺职业中学 命题:杨骞审题:马小红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阅读 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
-
新课标理论试题
新课标理论试题(一) 1、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五大类; 《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
-
高中英语新课标试题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请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以下题目中填上正确答案。(共10分,每题11分) 1.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义务教育_____________
-
初中生物新课标试题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姓名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生物B.培养学习生物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进行双基教学
2 -
高中生物新课标试题
高中生物新课标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㈠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可作为生物教学哪方面的课程资源 A.学校资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