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浙教版11平行线教案
-
《平行线》参考教案
5.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
平行线的性质学教稿
七年级数学(上)学教稿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制作人:高润平审核人:时间:2013 .12 教师寄语;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学习目标:(知道学什么!)(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
-
5.2.1平行线(教案)
平庄中学电子教案 数学学科 七年级下册 科任教师:黄忠明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概念. 2.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过程与方法】 1
-
5.2.1平行线 教案
5.2.1平行线 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这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进一
-
平行线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
-
认识平行线教案
认识平行线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例题和练一练,练习十五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互相
-
《认识平行线》教案
课题:认识平行线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例9第93页例10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
-
《平行线》教案(精选5篇)
平行线 曾春燕 课题:平行线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3【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
-
浙江潮(教案)
《浙江潮》 教材简析: “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
-
浙教品社四上第一单元教案
1、诚实是金 教材分析:“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说,说话要守信用,办事要果敢。这是我国的古训,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希望培养出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
-
平行线的性质__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垂直与平行线》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78~8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
-
平行线性质1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
-
平行线讲评课教案(模版)
平行线讲评课教案 执教者 邹胜林 教学内容平行线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澄清易混知识,巩固提高。 2. 通过对典型错
-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知识回顾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自主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
-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9.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
-
平行线与函数教案
平行线与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互相平行,即k1k2,然后抓住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性,即图象上的点都满足函数解析式,实现形与数(式)的转化;同时结合平行
-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简便计算》教案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