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精选5篇)

时间:2019-11-10 04: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

第一篇: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所以关于观看《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1】

1900一个数字,一个年份,也是一个或许莫须有的人的名字。1900这个人真的存在吗?那个一生都在船上,从来没有触碰到过陆地的天才钢琴师。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会不会下船,会不会去找那个一见钟情的姑娘。说真的,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难以下决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来以后。

如果下了船,未来是否真会像他们描述的那样美好?名扬天下,然后呢?定期的在某些满是观众的剧场表演?每隔一阵子的灌制一张录音盘?然后呢?买一座房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然后呢?找到那个自己爱上的姑娘,结婚,生个孩子?然后呢?慢慢的老去吗?如果那样,自己真的会开心吗? 或者,下了船,会是更可怕的事情。

名噪一时只是短暂的,音乐只是陆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他们去消遣。那么,到了陆地上的我又算是什么?一个钢琴家?谁知道那陆地上有多少个钢琴家,又会有多少个其它这样那样的家。而船上不一样。我出生在这里,熟悉这船,每个角落,每个起伏和动荡的节奏,都是我所熟悉的。还有那个大厅,那架钢琴,它们是我所能够主宰的,我在那里,我就是它的灵魂。在船上,观众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一批一批的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这里,而且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习惯都依赖于这船。

下了船,会怎样?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而留下来,我知道将会有什么,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个住的小船舱,那个吃饭的餐厅,那个欢乐的大厅,还有那架钢琴,那钢琴上的88个按键,我都无比的熟悉。留下来挺好的,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远不会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会选择下船的。至于那个姑娘,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属于我,为何不能一起在这船上,如果不属于我,那么,我何不留在这船上等待,属于我的那个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2】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3】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4】

常常,你可以听到一个北京人说,“我们”的故宫、国贸、天安门怎样怎样,听到一个上海人说,“我们”的东方之珠、新天地、外滩怎样怎样,或者另一个城市的人自豪的讲起“我们”的那么广阔的空间,仿佛一个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往往舍不得在国贸的商场买一件衣服,舍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顿有品味的饭,在故宫、外滩也只是照照相,向亲朋证明到过这些地方。而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还是那些正付着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迁的胡同、弄堂。在这点上,我们或许没有《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上,他不愿离开一个让他感到安定自由、无忧无虑的空间,他永远没有踏上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在我们看来,他是自闭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后无比绚烂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独而坦然。

1900来到这个世界就显得孤独,被轻生父母遗弃于邮轮,幸运的是被豪放而粗鲁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开始了,他渐渐开始长大,渐渐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终于,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钢琴的淑女成为他的恋人。关于他究竟从哪里学会了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音乐。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有外界的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哪怕一段隐约萌发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爱那船,还是爱那台钢琴,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还是对上岸后的世界感到恐惧。

在我们看来,1900是孤僻的,是自闭的,是需要“治疗”的,就如他的好友迈克斯所做的一样,一再劝说他去广阔天地,或许在迈克斯眼中,在帮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们都是在帮助1900,都是在治疗一颗孤独的灵魂。1900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显得更大些,但是大不过岸上的世界,或许其实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满足。正如片子最后,他对迈克斯所说,“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这几句话充满了哲理,我认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电影导演托纳多雷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很“文艺”的调调,而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实际上,和1900对无限的恐惧相反,现代人正是在追逐着无限,我们贪大,贪全,贪广,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的生活质量下降;交际圈要交广些,哪怕每天疲于奔命于并不让自己愉快的应酬;旅游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实只是疲惫的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的人群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涨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数折磨的大喜大悲。还是看看这个“宅男”1900,反观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宅男,我们都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生活,我们总有个无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开疆扩土”是人的本能,我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更大些,更广些。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扩展到了整个城市,哪怕真的这样,你也只是有了个城市这样一个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乐相伴快乐的生活,这是无限的,快乐而自在的生活才是无限的。正如我们拼命拓展的交际网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几个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1900在邮轮上有自己的快乐,也伴随着一些悲伤,但是,快乐从来不是仅仅以空间的广度来评判的,就如你有一笔钱,可以买大房子简装修,也可以买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精装修(当然,精装修的意义不是买一堆豪华家俱的堆砌)。1900选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世界里精心构筑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小小的快乐永远是“有病”的,就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沉溺于数学而废寝忘食,会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为他随时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个人长期执着的在农村搞什么社会试验而履受挫折,会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他干些“不实际”的事情而悲哀。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总是很自恋,常常看到他人沉浸于一些比较“独特”的事物而不问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对他们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别当这些人甚至为之折寿或是如1900那样“找死”后,更是如此。其实,生活方式本来没有定义,其实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么滋润,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闷头看武侠小说、漫画书就那么快活,我们这些号称精神健康,性格乐观的人却常常无名的不停唠叨“真郁闷”,这时的我们是不是会突然感到一丝沮丧,而对宅男们有些羡慕,同时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喜有乐的宅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5】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第二篇: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在一个选修课的夜晚,看了一遍《海上钢琴师》,片子的内涵真不错。我不知道该片是不是好莱坞拍的,如果是的话又平添了我对好莱坞电影的好印象,在我所接触到的位数不多的好莱坞电影当中,我觉得其影片之所以风靡全球,其核心的价值观导向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所倡导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理想主义”“人的情怀”,而不是单单是庸俗的商业片。

该片情节毋须笔者赘述,我想简短的说一下看了该片之后的感受:该片主人公的名字也就是那个海上钢琴师,我只记得他叫1900(nintieehandrerd),他的短暂的一生就是在海上度过,生于海上,死于海上,大海成就了他伟大的钢琴艺术。他的一生从未踏足陆地,他只是从来来往往的过客中领略生活、观察生活、解读生活然后在钢琴中表达出来。在我看来,该片的第一重寓言就是陆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世俗的诱惑,人一旦有了世俗的欲望,肯定会影响到他的艺术生活,使得他的生活就像无根的柳絮飘忽不定。而大海是成就他艺术的立足之地,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生活的一切,并付诸钢琴来表达。而他的要求很简单,只是在海上,在那艘穿上给来来往往的旅客提供

艺术的享受,(尽管大多数人,不能领略其艺术的真谛)使得他们在无趣的旅途上平添乐趣。但是即使这样他还要承受来自陆地的挑战:一位自诩为爵士音乐的黑老大来到船上要和他PK。而海上的钢琴师,在他有限的生活经验当中,他还没有认识到这一挑战对其自身产生的影响。挑战伊始,他还被黑老大的钢琴所打动,甚至感动的流泪,并且自觉地一个音符不错的对黑老大的演奏进行模仿。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自然流露。虽然是世俗的音乐,但是也由他魅力之所在,但当黑老大的挑战的意图肆无忌惮之时,我们的海上艺术家,以其精湛的琴艺,把陆地上的艺术家彻底击倒,最后对所谓的爵士音乐,我们的海上音乐家以一句极其世俗的话来评价:去他的爵士音乐,在我看来这是该片的第二重寓意:这不只是两个人的较量,而是艺术与庸俗的较量。

该片的第三重寓意就是,海上的音乐如果不在陆地上扎根,他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于是海上钢琴家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与那艘海船消失了。然而他留在人家的杰作却时时能够打动人们被庸俗所缠绕的那颗向往纯然美好的心灵。

由此我想到,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为世俗所接受,他们也不屑于被世俗所接受,古往今来的大

艺术家的心境、行径莫不如此。所以海上钢琴师的演奏也成为一曲广陵散,尔后绝矣。

从社会化角度看

人,自从出生于这个世界,他就永远的从属了这个时代所属的社会,成为了社会的一员。从此也证明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的生活。但是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乃至生活下去,就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活动,使自己知道社会或群体对自己有何期待,规定了那些行为规范,并且逐步具备实现期待的条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历程分为儿童期社会化,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在儿童期社会化的阶段,人经历的是道德社会化阶段,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最基本能力。并且开始了最初的性别社会化;在青春期时,人们就要经历政治社会化,和继续道德社会化、性别社会化;到了成人期,人们的各项社会化指标都应达到一个标准阶段;乃至后来在社会活动中,其社会行为应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影片中的1900,他以上的各种社会化都是在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就有了影片中的那一幕幕

令人揪心的片段。乃至其最后致死也不愿意踏下那船一步。

我们知道社会化的因素包含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影片中,1900的身世并没有突出表明。但其中的一个细节,细心的观影者会发现,1900与其养父在一张报纸上找到了与1900同姓的人士,是一个皇家贵族。这也许就到出了1900的身世背景,也正映射了1900在以后生活中对上流社会那种行为的应对自如。这正是遗传因素的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有很多种,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等。然而1900他自从上了船,他就没有完整的家庭,没有受过高等学府的教育,没有同龄人与他分享快乐,更看不到外面世界那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边缘化地产物,所以他至死都不敢逾越他的心理障碍,也没有走下那艘船。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是值得我们一评的:

第一,1900遇见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但是他不懂得怎么去跟女人交流,来获得她们的芳心,所以在此过程中,他显得的笨拙可掬。这正是社会化不完善带来的影响。但我们也从中看出了他美好的一面,一个单纯天真的男人,起码那种对于女方的感觉,是真

挚的。

第二,在影片中,1900与一个陆地上的著名钢琴师比试琴技,然而他在前两局并没有展现出他的真实技艺,而是以游戏的心态去比赛,甚至为对手的琴技而感动,这正体现了1900单纯天真美好的一面,可是另一面也体现了社会化的不成功。

第三,在影片的最后,1900与其朋友在船上的一番对话,真的是让我们震撼并且感动至深。我为其的命运感到同情,也为其的思想感到动情。当然影片的最后是以悲剧结尾。但是也许,对于1900,也许是另外一种解脱。

1900,他是一个天才,在钢琴上有他自己的骄傲。但是,人没有经历社会化这个过程,这必将导致最后为社会边缘化,产生人生悲剧。希望此类悲剧,将不再重演与生活。为人们,祈福!

第三篇:大陆的诱惑——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大陆的诱惑

我难以相信一个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一生都待在船上,直到死都没有到过陆地。1900,丹尼 博德曼 TD 雷蒙 1900,一个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蒸汽船上的孤儿,一个没有名字,没有国籍,没有父母的孤儿,他甚至从没有在大陆上存在过,是的,没有存在过。他被船上的一名烧炭工捡到,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周的第一天,没有文化的丹尼给了他一个名字,1900。从小,他在船舱,养父闲时会教他认认字。但是好景不长,养父在他8岁的时候因意外事故而死,从此以后,1900就真的是一个孤儿了。

他长大了,成为了船上的钢琴师,天才钢琴师。他认识了来自大陆的康恩,一个小号手。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这个来自大陆的小号手晕船晕的站立不稳,狂吐不已的时候,1900悠然自得的带他去大厅弹琴,于是上演了一出海上钢琴华尔兹,船随着风在摇曳,钢琴在摇晃的大厅里舞动,音乐随着雷鸣在飘荡,这个场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然而,钢琴随着风暴冲破了玻璃,冲进走廊,眼看就要撞上船长的房间,但1900没有停,不是他不想听停,而是音乐还没有完,他为了演奏一曲完整的音乐而不得不撞上船长的房间,即使会被惩罚。

当康恩怀疑1900去过大陆的时候,1900不做解释,因为他内心其实是向往大陆的吧,不然他为什么要通过电话和大陆的人聊天?为什么想了解大陆的一切?所以康恩问他为什么不试着离开大海,去到陆地,只是去看看陆地。他也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只是自己也找不到理由。他在船上为上等舱的人弹奏,也为下等舱的人们弹奏。他从不遵循什么规矩,想怎么弹就怎么弹,全看他的心情。他在弹琴的时候可以神游世界,也可以窥探人心,弹出属于你个人的节奏。

他不想离开大海,但是他的音乐却远飘世界。当客人们离开船,来到大陆的时候仍然会竞相传颂他的音乐,于是,他虽未着大陆一步,却引来别人的嫉恨。于是那场惊心动魄却又轰动精彩的钢琴竞赛就开始了。最后,那个自认是世界最好的钢琴家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这场斗琴也让更多人为之而折服,他的琴技怕是绝无仅有,他是唯一。

斗琴前,康恩曾问他怕不怕?他没有回答,他只说他不知道。是啊,他不知道,他没有离开过大海,没有离开过船,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别人口中的天才钢琴家,同时他也不知道别的家,他当然不知道。同时他的心中是平静的,他没有要与谁一较高下的心,他只是想自己一个人弹他自己的钢琴。他甚至想不通为什么他们要找他斗琴,有意义吗?

结束后,那个钢琴家走了,来的时候是意气风发的,走的时候却是灰溜溜的,1990只说了一句“去他的爵士乐!”没有高兴,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如小孩般的不满。这时康恩再次问他为什么不离开船去大陆看看,他可以把音乐带到大陆,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音乐,同时他可以名扬万里,名誉、金钱、女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然而,当他听到自己的音乐从一张光盘里放出来时,他后悔了,他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想把世界上唯一一张他的光盘送给那个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儿,最后却没有送出去,他亲手毁了这张光盘。

他不开心了,一向无所谓的1900陷入了迷茫的怪圈,他爱上了那个女孩儿,但她在陆地上,而他在船上。他想了好久才压抑心中的挣扎,继续快乐的弹琴。几年后,他决定去陆地,他想看看女孩儿生活的陆地,想去感受人们向往的陆地。当他穿着康恩的大衣,在与所有人都不舍的告别后,他走了。也许他突然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也许他早已把船当做自己的家,总之,在踏板上他驻足了很久,最终,他丢了帽子,转身,上了船。从此,他与大陆擦身而过。他放弃了大陆,就等于放弃了一切。他放弃了金钱、名誉、初恋,唯独留下了音乐。最后,当所有人都离开了船,他还在船上不愿离开。即使船要被炸沉了。当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他的存在的康恩来船上找到他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一生都不愿下船的原因:整座城市,你根本无法看到他的尽头,在跳板上一切都很好,可是让我停下来的是我所看到的。

我所看到的没有尽头,我看不到的是我下船后的未来,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钢琴键有始有终,你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钢琴一共有88个键,没有人能对此产生怀疑,没有无限的因素在里面,你才是无限因素的主导,在那些琴键上,你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有万千变化,我喜欢这样,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然后你突然在我面前扔一个上面有万千琴键的键盘,他们无穷无尽,键盘是无穷无尽的,在上面演奏音乐是不可能的,你根本没有站在合适的位置上,那是上帝的钢琴。即使是街道也是无穷无尽的,你根本不可能选择站在哪里。一个女人,一幢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风景的土地,还有一种死亡的方式,那整个世界都只是重压压在你身上,想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让人崩溃!我是生在这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但每次这里都会容纳两千人,而且还承载了人们的愿望,但是没有比船头和船尾之间更适合的了,你演出了自己的快乐幸福,但那是在一架有始有终的钢琴上,那是我所学会的生活方式。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过于美丽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太过于浓郁的香水,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永远都不能离开这艘船,最起码,我还能退出生命的舞台,毕竟,我不为任何人而存在!

第四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莲山 课件>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下载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观《海上钢琴师》感悟最新(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 this role, as lonely lonely experience, to make it more sensitive to see through people's minds, and to play, and create music touched people's hearts. But......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夜深人静,一抹月光倾泻于枝头,伊人的脸庞也沾上了月色,这份静谧,亦是否还给予人释怀之感?本影片是根据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陆地上的人们喜欢发现真相并浪费他们的美好时光。冬天担心夏天的到来,而夏天担心冬天的来临。因此,他们一直在四处游荡,寻找一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看完电影,有点沉重,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有点沉闷 ,但是本人很喜欢里面的风格,颜色基本是黑、灰、卡其为主,看着里面的人物穿着帅气经典的风衣,看着船上古典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日语2班 1040202224 林柳青《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在一生从未下船,天生有着惊人音乐才能的钢琴师在船被销毁的时候,依然决定不下地,愿与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宁静的音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