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西部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战略回旋余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正在加快形成新格局。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总人口3.8亿,占全国人口的27%。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西部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西部发展规划和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西部地区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通过西部省区市的艰苦努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居四大板块之首,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了大跨越,部分省份经济增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万亿元增加到21.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占比提高了约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
值从500多美元增长到8088美元,与东部人均生产总值之比从41%提高到60%,相对差距明显缩小。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西部地区发展擘画了新图景: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一步,西部地区将聚焦特色优势领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20多年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区位优势率先发展起来,而深处内陆的西部地区由于远离国际市场错失发展机遇。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地区把握新机遇积极参与、深度融入,走向了开放的“前沿”。
“‘一带一路’为新时代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未来,西部将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和活力的地区。形成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对内要培育新动能,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对外实施高水平开放,推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展,将西部开发与向西开放结合起来,通过向西开放促进西部发展,通过西部开发促进向西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