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6月10日至6月15日,由**市工商联会员部部长**、**市委统战部经济处副处长**带领的**市非公经济“年轻一代”联谊会成员共计88人,前往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开展了为期6天的理想信念教育之行。**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经**黄冈商会推荐参加了此次井冈山红色教育之行。她在学习期间非常认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这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从参观学习过程、井冈山精神的领会到个人的心得体会真实感人,值得一读,特此编辑发表。
6月11日8点30分,2019年度**市非公经济年轻一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在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举行开班仪式。井冈山干部学院院长**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市工商联副主席**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市工商联会员部部长**主持开班仪式。**院长代表井冈山干部学院给培训班同学颁发红军帽、授班旗。接着,**院长给88名学员讲解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院长精彩纷呈的讲课,多次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88名学员参加培训班学习,聆听领导讲话、教授授课,大家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受益匪浅。
一、参观学习过程
(一)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地方,经历无数的鲜血和战火的洗礼,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井冈山的斗争历程中,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共有4.8万革命烈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慷慨壮歌。
(二)参观革命旧址,重走长征路。井冈山的红色之行,“年轻一代”的学员们走过党的先辈踏过的足迹,缅怀党的英烈,亲身实地的感受中国共产党建业初期的艰苦历程,在过去的四天里,大家聆听了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教授的精彩授课,参观了朱毛故居、红军医院旧址,瞻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聆听了革命志士后辈们的动情叙述。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
二、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传承
井冈山干部学院老师给88名学员讲解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老师用自己切身感受,深入浅出生动地为我们剖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中拼搏奋斗,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二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三是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葆革命的政治本色,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四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五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作为2019年度**市非公经济年轻一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中的一员,也作为一名**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我觉得在平时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和学习党中央政策方针,将党务知识和学习工作结合起来,起到作为一名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如习总书记曾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三、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学习是我们企业每个员工不断提高修养、增强能力、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企业家要带头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做到善于学习,注意实践,长期坚持,努力做到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一是要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坚定性。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通过学习,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奉献了什么。加强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强化自律意识,学会自控、自省、自警。三是加强作风修养,塑造崇高品格,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市场。
(二)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井冈山道路产生的思想前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道路,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分析社会矛盾存在的根源,避免盲目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引领中国发展和富强的正确道路。企业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动创先争优长效化发展,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回到工作岗位上以后,我们不会忘记在这里所接受的灵魂的洗礼。在实际工作中务必保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在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受到革命摇篮的哺育,受到井冈山精神的熏陶,受到的教育是深刻的,让我们以信念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在服务社会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中奉献我们的聪明才智。
第二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于扬
时值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到革命圣地井岗山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和光辉历程,悼念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早就渴望去井冈山参观学习,当我们来到井冈山后,看到郁郁葱葱的井岗山,我的心情非常激烈,当时不顾旅途劳顿直奔井岗山斗争时期著名的毛主席故居参观凭吊先烈。登上黄洋界山顶,看到峰峦叠嶂,地势险峻,真实气象万千,当时我们就放声朗诵毛主席诗篇西江月《井冈山》,真是豪情万丈,心潮激荡。
站在黄洋界上,回想毛主席当年了带领红军在1928年夏,修筑了三个工事。8月30日,敌军四个团的兵力,乘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外出作战,只留下不足一个营兵力的时机前来偷袭,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营长陈毅安等,利用垒石滚木,埋布竹钉,深挖壕沟,围竹篱笆和构筑射击掩体等作战方式凭险战斗,多次击退敌军的冲锋。红军一门迫击炮三发炮弹,两发因受潮未打响,第三发却打中了敌军指挥部,守山军民乘势枪炮齐鸣,煤油桶内的鞭炮也点燃了,群众挥舞红旗,敌军以为我红军主力回师井岗山,吓得连夜逃走了。毛泽东同志在回师井岗山途中闻讯后,欣然吟写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岗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来到井岗山,我们住在茨坪镇,我们感到格外亲切,仿佛觉得离当年的红军近了,离老区人民近了。茨坪是井岗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有革命文物、革命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等等,有关井岗山革命斗争的书籍处处可见,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处处可听。
我们非常认真地参观了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古朴、庄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七个展厅珍藏了井岗山斗争时期大批重要史料和文物,再现了当年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党员同志们从第一部分到第五部分详细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重温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仅仅二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19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实践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在苍松翠柏、林木葱郁的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纪念堂内镌刻了井岗山斗争时期牺牲的15744名革命先烈英名录,供人们顷怀瞻仰。雕塑园里,形象地塑造了井岗山斗争时期部分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园内中心圈放置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徳怀四位井岗山根据地的创始人的雕像,在园的左右两侧是袁文才、王佐的雕像,就像当年他俩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把守住整个井岗山一样,栩栩如生,使人肃然起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就是井岗山精神。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井岗山军民在井岗山斗争中共同创造和培养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岗山时曾经说过:”虽然我们今天不再象井岗山斗争时期那样,天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岗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
青山依旧,昔日的烽烟早已散尽。巍巍井冈山犹如一部壮丽的史诗,记录着多少传奇、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身临其境,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今日的井冈山翠竹青青,鸟语阵阵,溪流潺潺,小路弯弯,无不凝结着先烈们的热血与汗水。
踏着红军走过的红土地,品尝着红军吃过的红米饭、南瓜汤,唱着革命歌曲,我们仿佛回到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井冈山上的英雄事迹感动和震撼着我们,井冈山精神更激励着我们。
在南昌,我们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馆题词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打响了第一枪。南昌起义的火种迅速燃遍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不断开展起来。
三天的红色之旅很快结束了,但教育意义深远。大家认为这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仿佛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革命的时代,实物实景给我们展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一幕一幕,震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大家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感珍惜。我们虽然不再需要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但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革命精神却要传承下去,只有我们的党才会永远保持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就是我们保持动力、充满信心的最大法宝。
第三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井冈山的许多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但是亲身游览井冈山,聆听当年井冈山的故事,却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真的感觉井冈山精神的来之不易,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成为了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因此,要感谢中心领导,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难得机会,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井冈山精神的洗礼。几天的行程,感触颇深。
1、人,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要有追求,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为了实现理想和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人,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及时站得不高,也要挺直腰杆,向远处望。鼠目寸光,一事无成。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这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2、人,不能忘本。要继承老一辈人的光荣传统,并且有责任将之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3、要读书,而且要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结合实际读书。
4、要学会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不断总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的。要学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科学的理论,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5、要主动经常吃一些苦头,忆苦,才能思甜,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6、集体出去活动,大家在一起吃、住、玩,非常开心,也提供了一个大家互相深入了解,加深感情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更能有效的提高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议中心领导能够多提供这样的机会。
谢谢!
第四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于扬
时值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到革命圣地井岗山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和光辉历程,悼念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早就渴望去井冈山参观学习,当我们来到井冈山后,看到郁郁葱葱的井岗山,我的心情非常激烈,当时不顾旅途劳顿直奔井岗山斗争时期著名的毛主席故居参观凭吊先烈。登上黄洋界山顶,看到峰峦叠嶂,地势险峻,真实气象万千,当时我们就放声朗诵毛主席诗篇西江月《井冈山》,真是豪情万丈,心潮激荡。
站在黄洋界上,回想毛主席当年了带领红军在1928年夏,修筑了三个工事。8月30日,敌军四个团的兵力,乘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外出作战,只留下不足一个营兵力的时机前来偷袭,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营长陈毅安等,利用垒石滚木,埋布竹钉,深挖壕沟,围竹篱笆和构筑射击掩体等作战方式凭险战斗,多次击退敌军的冲锋。红军一门迫击炮三发炮弹,两发因受潮未打响,第三发却打中了敌军指挥部,守山军民乘势枪炮齐鸣,煤油桶内的鞭炮也点燃了,群众挥舞红旗,敌军以为我红军主力回师井岗山,吓得连夜逃走了。毛泽东同志在回师井岗山途中闻讯后,欣然吟写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岗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来到井岗山,我们住在茨坪镇,我们感到格外亲切,仿佛觉得离当年的红军近了,离老区人民近了。茨坪是井岗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有革命文物、革命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等等,有关井岗山革命斗争的书籍处处可见,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处处可听。
我们非常认真地参观了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是井岗
山革命根据地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古朴、庄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七个展厅珍藏了井岗山斗争时期大批重要史料和文物,再现了当年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党员同志们从第一部分到第五部分详细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重温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仅仅二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19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实践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在苍松翠柏、林木葱郁的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纪念堂内镌刻了井岗山斗争时期牺牲的15744名革命先烈英名录,供人们顷怀瞻仰。雕塑园里,形象地塑造了井岗山斗争时期部分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园内中心圈放置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徳怀四位井岗山根据地的创始人的雕像,在园的左右两侧是袁文才、王佐的雕像,就像当年他俩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把守住整个井岗山一样,栩栩如生,使人肃然起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就是井岗山精神。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井岗山军民在井岗山斗争中共同创造和培养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岗山时曾经说过:”虽然我们今天不再象井岗山斗争时期那样,天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岗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
青山依旧,昔日的烽烟早已散尽。巍巍井冈山犹如一部壮丽的史诗,记录着多少传奇、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身临其境,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今日的井冈山翠竹青青,鸟语阵阵,溪流潺潺,小路弯弯,无不凝结着先烈们的热血与汗水。
踏着红军走过的红土地,品尝着红军吃过的红米饭、南瓜汤,唱着革命歌曲,我们仿佛回到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井冈山上的英雄事迹感动和震撼着我们,井冈山精神更激励着我们。
在南昌,我们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馆题词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
动派武装斗争打响了第一枪。南昌起义的火种迅速燃遍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不断开展起来。
三天的红色之旅很快结束了,但教育意义深远。大家认为这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仿佛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革命的时代,实物实景给我们展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一幕一幕,震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大家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感珍惜。我们虽然不再需要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但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革命精神却要传承下去,只有我们的党才会永远保持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就是我们保持动力、充满信心的最大法宝。
第五篇: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久有登临志 今上井冈山
我们到过天安门广场,遥想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我们也到过西柏坡党中央旧址,重温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教诲,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还到过河北阜平、陕西延安,党领导的事业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一路走来。然而,在我们心中,红色的脉络上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井冈山,这中国革命的摇篮,这红色大潮的滥觞之地,这点星星之火,这点燎遍神州的星星之火!
10月上旬,***全体人员带着朝圣的夙愿,赴江西井冈山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巍巍井冈,翠竹苍苍。七十多年前,在这片绿色覆盖的土地上,保留着一颗红色的种子,起伏的群山,正是一块卧虎藏龙之地。在一片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下,这里的红旗,一打就是三年。一阵山风吹来,苍松摆手,翠竹低头,仿佛在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
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秋收起义并进行三湾改编后,带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通过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最早的红色政权。28年9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井冈山,组建红四军,同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来到井冈山,革命力量进一步增强。革命斗争的考验中,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开展了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一体的革命实践活动。井冈山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孕育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站在著名的黄洋界眺望,山势依然险峻,却不见了纷飞的炮火和震天的呐喊。然而伫立山头的炮台却仿佛在默默讲述着60多年前那场激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革命的激情在胸中澎湃。
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那株荷树,历尽了沧桑,而今枝繁叶茂,默默地见证着历史。朱德那根青竹扁担,向人们讲述着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怀。那扁担挑起的,岂止是粮食,那不是革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
大井毛泽东旧居在敌人血洗井冈山时被毁,仅余一堵布满子弹洞的残墙。那是红军撤走后的1929年,敌人疯狂叫嚣着“人要换种,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解放后旧居修复时,这堵残墙被嵌在新墙之中,新旧强烈的对比,仿佛在控诉着敌人的罪行,诉说着革命斗争的残酷和艰辛。
旧居后有两棵大树,也是那次被烧枯。二十年后,新中国成立,旧居修复,两棵大树居然吐绿复苏,渐渐枝繁叶茂。是历史的巧合吧,1965年,毛泽东重返井冈山时,两棵大树竟绽放出银色的小花,迎接共和国的缔造者回来。几十年来,两棵大树随着共和国的命运几经枯荣,历尽雨雪风霜依然腰杆挺直,立在群山之中。我们站在树前,不禁感叹这凛然的正气,这不屈的精神。“扎根于大地的草木即便枯了,也能死而复生,扎根于人民大众的事业即便暂受挫折,最终也必将取得胜利。”
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结束了在井冈山的参观学习。此行虽然短暂,却给大家带来强大的震撼。大家一起激动地吟诵起毛泽东同志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