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思而后言美文
在我们这个物质生活极度发达,信息交流极度便利,政治民主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言论自由已成为各个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你不但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你所说的内容瞬间就有可能被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如何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保持理性,谨言慎行,维持社会的良好风气呢?这或许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谨慎对待良莠不齐的信息,明辨真伪,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一看到,我和广大网友一样,不假思索地指责中年妇女“没素质”,并感慨当今的社会风气真是不好。
当我告诉外公时,他却怀疑这则消息的真实性,而我则以“假消息不可能被发表在某某新闻网站上”的理由来跟他辩驳。
后经调查才知真相是:“外国小伙确实骑车撞了人,且涉嫌交通违章。”随即,网友们又调头指责那位外国小伙,言论变化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纠结了好久,我才鼓起勇气向外公更正了这则消息。这次我远没有开始时那么理直气壮,因为我为自己的轻率深感羞愧。若是我当时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让新闻“飞”一会儿,此时就不至于如此尴尬了。
在明辨信息真伪的基础上,还应让自己的言论沉淀一段时间,使之符合时代潮流。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志士惨遭杀害的冤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也令众多的知识分子屈死。对于此类举措,我们当然要批判,但是我们更应好好反思。
如今,流行的微信也算是网络上热门的公共场所,据网警提醒:“如果在朋友圈里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自己未经核实,也属于违法。”
因此,即使现在已进入言论自由的时代,但我们仍然要注意自己的言论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不要轻率地发表见解,以至于给自己或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败坏社会风气。
在善思、慎言的同时,还应言出必行。
莎士比亚曾说:“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所以要少说多做,言出必行。凡事要前思后想,把握十足才向别人许下承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行”总比“言”要行之有效。
曾经的胡佛和戈尔巴乔夫,都因为“说而行之无效”而让人民大失所望。也许我们普通人的一句话不会造成如此后果,但是会改变你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印象,甚至会使你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所以,言出,必行。否则,大可不言。
简而言之,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强大到足以把你捧上天,也足以把你淹没掉。所以,时时刻刻管好自己的嘴,做到三思而后“言”,不失为人生之准则。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三思而后定主题
记叙文写作三思而后定主题(2)
一、从爱的温暖到爱挥之不去
阳光
【直接以话题作文标题,过于宽泛,不能展现文章的个性特征】
母爱是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题记
【题记的语言要深刻、隽永、有意境】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可以前我却不这么认为。小时候上幼儿园,其他同学每天放学都会有妈妈或爸爸来接,而我则由奶奶来接。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总是说学校工作忙,没的时间陪我,后来我习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妈妈”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有些陌生,然而——
【交代背景,可穿插在记叙过程中,这样可以改变平铺直叙的缺陷】
那是在我上六年级那年。妈妈因为我要考初中,所以把我从爷爷奶奶家接回,全力督促我学习。因为我以前习惯在爷爷奶奶家,对这个家没有什么亲切感,所以经常在放学的时候溜到爷爷家。【强用因果复句】妈妈放学总是带我回去并且带好吃的给我,每天都是不厌其烦而我却忍不住了,那次我终于瀑发了。我看见妈妈来了,猛得将门关起并锁起来说:“你不要总带我走,这里才是我的家。”过了几小时,我作业写好打开门后发现她竟坐在客厅里备课,见我出来了忙去倒了怀牛奶说:“那明天回去吧,快,把牛奶趁热喝了。”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心中的那块冰裂开了,手中握着牛奶,心中像阳光一样温暧。
【这部分内容宜重点描写。“我”反抗时妈妈有何反映?“我”进入房间后想些什么?妈妈的热情依旧怎样冲击“我”的灵魂?这些都应当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作具体展现,以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天放学后,我很自自觉地自己回家而没有溜到爷爷奶奶家去。她显得十分高兴,一回家后又立刻出去买了许多东西回来做晚饭。可是那天夜里我突然发热,在床上难过地哼来哼去。她立刻带我去医院。我迷迷糊糊地趴地她的背上,听着她急促的喘息声,我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紧缩了一下。正巧,那天不知为什么发热的人很多,我们就在椅子上排队,当时我一点力气也没有,只知道妈妈过些时候碰下我的额头问我好没好些,还催前面的人快些。
【第一件事的记叙草草收场,又匆匆转入第二件事的叙述】
终于轮到我了,是一个年轻的小护士给我扎针,因为血管细不容易找到,那个不护士连扎三针都没有扎好。一向为人亲切的妈妈一下子生气起来,对着护士大喊了一句:“你别扎了,看孩子疼的,快叫医生!”妈妈一向对人很好,从不大吵,可现在为了我这样和别人说话。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心中的那块坚冰碎了,滴出一种叫爱的液体。
【这个情节在高考满分作文里出现过,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抄袭之嫌】 母爱是阳光,时时温暖我的心。
【最后点题,但肤浅而缺少新意】
抹不去的阳光
【在话题中嵌入相关词语,用这种嵌入法拟题,既不脱离话题,又有个性色彩】
母爱是阳光的照拂,挥之不去,拂之依然。
————题记
【题记简洁隽永,有点题之效】
“你不要把我带走,这才是我的家。”我跑进房间,猛地关上房门,并且反锁起来,而把妈妈一人丢在客厅里。
【开篇直接从抗争写起,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可我没有这种感觉。从上幼儿园开始,人家每天放学都有妈妈或爸爸来接,而接我的一直爷爷和奶奶。妈妈总是很忙,没的时间陪我,后来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对家和妈妈就逐渐陌生了。现在上六年级了,因为要考初中,妈妈把我从爷爷奶奶家接回,全力督促我学习。可我在爷爷奶奶家里住惯,这个家对我没有亲切感,经常在放学的时候溜到爷爷奶奶家里来。很快妈妈就会尾随而至,并且总要带来这样那样好吃的东西。今天又来带我,我老大地不快,终于忍不住地爆发了。
【用插叙交代背景,点明原因,使文章曲折有致,一改原文的平铺直叙】
我躲进房间,无心作业,想象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妈妈破门而入,指责我过于任性,然后不顾我的反抗,强行把我拖出房间,我则以哭闹作武器,哭声惊动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出面讲情,我得以在这里度过一个太平的夜晚。
【展现抗争后的心理活动,符合实际,为下文写母爱“挥之不去,拂之依然”作铺垫】 但是,门外一直没有动静,我想象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莫非妈妈放弃了带我回家的念头,丢下我独自回去了?这样就太好了,可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明天一定逃不过惩罚的。她会怎样惩罚我呢?我想起《欧也妮·葛朗台》里的情节。欧也妮·葛朗台违拗了老葛朗台的意愿,将钱财给了她的堂哥查理,老葛朗台就关了女儿的禁闭,只给她喝冷水,吃冷馒头。我妈妈肯定不会关我禁闭的,她要我上学呢,更不会给我喝冷水、吃冷馒头,那一次起身迟了,我没有吃早饭就上学了,她买了早餐一直送到学校呢。
【浓墨重彩再写心理活动,用想像中母亲的“惩罚”来反衬母亲无己的呵护】
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有动作,有语言,有神情,描写绒细腻】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客厅,照在妈妈的脸上,只见她的脸有如绽放的鲜花,满面春风,显得特别地美丽。她挥手,理了一下散乱的鬓发,光依然停留在她的脸上。我的心突然一动,啊,母爱不正是这和煦的阳光吗,即使你恼怒它,厌弃它,它也依旧照拂着你。
【母爱如阳光,任你恼怒照拂依旧,这是一个独特、新鲜而又深刻的发现!先实写挥拂的动作,再写其象征的意义,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点题巧妙自然】
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
【升华主题,蕴藉含蓄,颇有哲理】
二、从友情、真诚到欺侮弱者和国民性
牵动我心的声音
“不好,迟到了!”我一个趔趄跨上自行车,飞驰而去。“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一次是意外”,在倒地的时候,我深深地赞同了这句话。
【从事故发生写起,有现场感,扣人心弦;交代发生事故的语言幽默,具有自我调侃的意味】
被自行车压着,我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竟是她!
【先写“贴”地,再听到声音,最后发现是“她”,从自我感觉的角度叙写经过,现场感强烈】
她就是那个有位劳改犯父亲,在学校处处被人嗤之以鼻的“大霉菌”!再加上她那恐怕的声音,每次说话就有如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而挤出来的音调,不禁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连老师也不爱提她问题。可就是这样的她,救了我,一句“你没事吧”却如此动听。
【用插叙补充交代人物,使故事更紧凑;突出人物的特殊性格,为下文疏远作铺垫】 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学校里一对不被认可的朋友。同学们常对我说她的坏话,让我不要接近她,会倒霉的。才开始我总是不顾一屑,和她依旧一路来去,她对我也充满了感激。可是日子久了,我也渐渐被动,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一块儿走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下数学作业本。组长发现是她的,吓地立即丢开了,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的,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做?我看着作业本不知所措。
【闹剧写得很成功,“组长”和“女生”是点,众人是面,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撇嘴、捏鼻子、用两支笔夹本子,这些细节描写特别生动,传神】
一双手抽走了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我没有抬头,我不敢看她,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拿笔开始写作业,虽然我知道她就站在我旁边。
【写“我”在“闹剧”中的表现,通过神态、动作展现自己的心理活动】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不是问句,是陈述句,因为她知道答案。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我的心慢慢下沉。
【通过语言、神态展现“她”的无助和无奈;“不是问句,是陈述句”的表述费解】 她转校了。
她去外地打工了。
【“转校”“外地打工”跟“闹剧”不无关系,写“她”辍学也写出了自己的歉意;短句单独成段,前程令人担忧】
之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我们还是朋友吗?”每当我想起那句话,我的心都随着它的音调而颤抖,牵动我心的声音,现在你在哪里?是,我们还是朋友。
【写出“我”对“她”的思念,表达“牵动我心”的题旨;结尾较为草率,缺少思想深度】
牵动我心的声音
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洒满校园,同学们都活动去了,我独坐在教室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我抬起头,目光落在讲台的一堆练习本上,那是数学老师刚刚送来的,交代我让组长发给大家。一堆练习本把我带回了那个下午,一个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我们还是朋友吗?是的,我太不够朋友了,我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朋友啊,你现在在哪里?生活还如意吗?周围还有人肆无忌惮地欺侮你吗?
【“夕阳西下”“教室”,“讲台”“练习本”,为回忆创设适宜的环境;三个问句写对“她”的思念,实写“牵动我心”,迅速涉题】
我和她成为朋友是很偶然的。
【独句成段,领起回忆】
她的父亲是个劳改犯,我们都瞧不起她。她那恐怕的声音,每次说话就像有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那挤出来的音调不禁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连老师也不爱提她问题。可是,就是这个“异类”竟然成了我的朋友!
一次上学路上,我一不小心跌倒了,重重的自行车压着,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那一句“你没事吧”竟如此动听。
【简化事故现场描写,以便为写“闹剧”节省笔墨,详略有致,突出重点】
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学校里一对不被认可的朋友。同学们常对我说她的坏话,让我不要接近她。开始我不屑一顾,和她依旧走得很近,她对我充满感激。可是日子久了,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一块儿走了。
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下数学作业本。组长发现是她的,嚯地立即丢开了,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我们是朋友,递给她,理应如此;但是,此刻她正是大家取乐的对象,我将本子给她,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仿佛看到了嘲笑的眼神,听到了讥讽的声音,我不想破坏大家的兴致,也不想孤立自己,于是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埋头做我的作业。
【具体地展示内心活动,不仅更真实,而且为下文主题揭示埋下伏笔】
这时,一双手伸过来,抽走了那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在我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的时候。我没有抬头,我不敢看她,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
后来,她转校了。
后来,她去外地打工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哗啦啦,一阵风吹来,讲台上的练习本发出掉落在地上,我从深思中醒来。【借练习本落地结束回忆,重回现实,首尾照应,结构巧妙,浑然一体】可是,那句“我们还是朋友吗?”一直迟迟不能从脑海里退出,它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让我痛苦,让我不安,让我觉得自己就是阿Q欺侮小尼姑时的看客。
【将同学们欺侮他人取乐的行为与阿Q欺侮小尼姑相类比,将自己的“明哲保身”与看客相联系,这就使自己的忏悔有了思想深度】
“我们还是朋友吗?”我知道,它是对冷漠和欺视的抗争,也是对宽容和理解的呼唤!是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尊重,人啊,不要仗势欺人,哪怕他是我们之中的“异类”!
【从尊重所有生命、不仗势欺人、不欺视“异类”的角度提升文章的主旨,深刻而发人深省,不茫俗套】
第三篇:第二言你好吗情感美文
我们的相遇像是重演了一般,在某天的某时某刻某分某秒我们相遇了。
我一直在等待着我们的相遇,我回想..今天我应该怎么打扮我自己。明天应该穿哪件衣服,因为这样你才会有一点惊喜。
那一刻人特别多,可是我早就看到了你。
于是我一直在那里伪装,看不见你。
你高高的样子还有那副熟悉的眼镜
是我再熟悉不过的记忆了。
我们认识好久了。
我没有你一张照片,也不想有。
你没有我的一张照片。
我们彼此都存在在对方的记忆里面。
每次和你碰面,我都很害怕。
害怕应该怎么来面对你。
我觉得我们之间更多的是尬尴。
每次我都要装的很镇定,但是我心里面一点儿都不镇定。
因为,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
我在意更多的是你的想法。
但是我又不能表达给你。
四年后的我们。
你身边无形中已经多了一个她了。
我还是我。
一直都是那个我。
一直在等着某人回来找我。
但是我错了。
4年,我们都不再原地踏步,谁等谁了。
离开之后,我们都转身就牵起别人的手。
你好吗?
每次见到你都 想问你一句。
你好吗?
好想说。
每次遇见你我都会很无言,表情变得木讷。
你好吗?
第四篇:好言一句贵千金美文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按照身体条件,她真的不是很优越。
但是体校教练总是鼓励她:“下次肯定能成功。”
后来,她终于进入了足球队。多年后,她成为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队长。
她就是孙雯。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她后来成为乒乓球国手,她的名字叫邓亚萍。
也许没有人会说她们的成功就是那几句温馨的话的结果,但是她们却说,那些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的成功也许要归功于他英格兰籍的母亲。他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那是一件多么糟糕又让人自卑的事。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之故。”
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过的最妙的一句话。
一位年轻作曲家参加一个贵族聚会,他遭受了一位公爵的嘲笑,作曲家对此自卑不已。
他的朋友对他说:“这个世上的公爵有很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对了,年轻人就叫贝多芬,他后来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辉煌的音乐篇章。
真的别疏忽了你的语言,好言一句贵千金啊。它可以救起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救起它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三思而后定主题
记叙文写作三思而后定主题(2)
一、从爱的温暖到爱挥之不去
阳
光
【直接以话题作文标题,过于宽泛,不能展现文章的个性特征】
母爱是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题记 【题记的语言要深刻、隽永、有意境】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可以前我却不这么认为。小时候上幼儿园,其他同学每天放学都会有妈妈或爸爸来接,而我则由奶奶来接。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总是说学校工作忙,没的时间陪我,后来我习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妈妈”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有些陌生,然而——
【交代背景,可穿插在记叙过程中,这样可以改变平铺直叙的缺陷】
那是在我上六年级那年。妈妈因为我要考初中,所以把我从爷爷奶奶家接回,全力督促我学习。因为我以前习惯在爷爷奶奶家,对这个家没有什么亲切感,所以经常在放学的时候溜到爷爷家。【强用因果复句】妈妈放学总是带我回去并且带好吃的给我,每天都是不厌其烦而我却忍不住了,那次我终于瀑发了。我看见妈妈来了,猛得将门关起并锁起来说:“你不要总带我走,这里才是我的家。”过了几小时,我作业写好打开门后发现她竟坐在客厅里备课,见我出来了忙去倒了怀牛奶说:“那明天回去吧,快,把牛奶趁热喝了。”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心中的那块冰裂开了,手中握着牛奶,心中像阳光一样温暧。
【这部分内容宜重点描写。“我”反抗时妈妈有何反映?“我”进入房间后想些什么?妈妈的热情依旧怎样冲击“我”的灵魂?这些都应当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作具体展现,以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天放学后,我很自自觉地自己回家而没有溜到爷爷奶奶家去。她显得十分高兴,一回家后又立刻出去买了许多东西回来做晚饭。可是那天夜里我突然发热,在床上难过地哼来哼去。她立刻带我去医院。我迷迷糊糊地趴地她的背上,听着她急促的喘息声,我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紧缩了一下。正巧,那天不知为什么发热的人很多,我们就在椅子上排队,当时我一点力气也没有,只知道妈妈过些时候碰下我的额头问我好没好些,还催前面的人快些。
【第一件事的记叙草草收场,又匆匆转入第二件事的叙述】
终于轮到我了,是一个年轻的小护士给我扎针,因为血管细不容易找到,那个不护士连扎三针都没有扎好。一向为人亲切的妈妈一下子生气起来,对着护士大喊了一句:“你别扎了,看孩子疼的,快叫医生!”妈妈一向对人很好,从不大吵,可现在为了我这样和别人说话。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心中的那块坚冰碎了,滴出一种叫爱的液体。
【这个情节在高考满分作文里出现过,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抄袭之嫌】 母爱是阳光,时时温暖我的心。【最后点题,但肤浅而缺少新意】
抹不去的阳光
【在话题中嵌入相关词语,用这种嵌入法拟题,既不脱离话题,又有个性色彩】
母爱是阳光的照拂,挥之不去,拂之依然。
————题记
【题记简洁隽永,有点题之效】
“你不要把我带走,这才是我的家。”我跑进房间,猛地关上房门,并且反锁起来,而把妈妈一人丢在客厅里。
【开篇直接从抗争写起,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可我没有这种感觉。从上幼儿园开始,人家每天放学都有妈妈或爸爸来接,而接我的一直爷爷和奶奶。妈妈总是很忙,没的时间陪我,后来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对家和妈妈就逐渐陌生了。现在上六年级了,因为要考初中,妈妈把我从爷爷奶奶家接回,全力督促我学习。可我在爷爷奶奶家里住惯,这个家对我没有亲切感,经常在放学的时候溜到爷爷奶奶家里来。很快妈妈就会尾随而至,并且总要带来这样那样好吃的东西。今天又来带我,我老大地不快,终于忍不住地爆发了。
【用插叙交代背景,点明原因,使文章曲折有致,一改原文的平铺直叙】
我躲进房间,无心作业,想象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妈妈破门而入,指责我过于任性,然后不顾我的反抗,强行把我拖出房间,我则以哭闹作武器,哭声惊动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出面讲情,我得以在这里度过一个太平的夜晚。
【展现抗争后的心理活动,符合实际,为下文写母爱“挥之不去,拂之依然”作铺垫】 但是,门外一直没有动静,我想象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莫非妈妈放弃了带我回家的念头,丢下我独自回去了?这样就太好了,可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明天一定逃不过惩罚的。她会怎样惩罚我呢?我想起《欧也妮·葛朗台》里的情节。欧也妮·葛朗台违拗了老葛朗台的意愿,将钱财给了她的堂哥查理,老葛朗台就关了女儿的禁闭,只给她喝冷水,吃冷馒头。我妈妈肯定不会关我禁闭的,她要我上学呢,更不会给我喝冷水、吃冷馒头,那一次起身迟了,我没有吃早饭就上学了,她买了早餐一直送到学校呢。
【浓墨重彩再写心理活动,用想像中母亲的“惩罚”来反衬母亲无己的呵护】
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有动作,有语言,有神情,描写绒细腻】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客厅,照在妈妈的脸上,只见她的脸有如绽放的鲜花,满面春风,显得特别地美丽。她挥手,理了一下散乱的鬓发,光依然停留在她的脸上。我的心突然一动,啊,母爱不正是这和煦的阳光吗,即使你恼怒它,厌弃它,它也依旧照拂着你。
【母爱如阳光,任你恼怒照拂依旧,这是一个独特、新鲜而又深刻的发现!先实写挥拂的动作,再写其象征的意义,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点题巧妙自然】
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
【升华主题,蕴藉含蓄,颇有哲理】
二、从友情、真诚到欺侮弱者和国民性
牵动我心的声音
“不好,迟到了!”我一个趔趄跨上自行车,飞驰而去。“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一次是意外”,在倒地的时候,我深深地赞同了这句话。
【从事故发生写起,有现场感,扣人心弦;交代发生事故的语言幽默,具有自我调侃的意味】
被自行车压着,我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竟是她!
【先写“贴”地,再听到声音,最后发现是“她”,从自我感觉的角度叙写经过,现场感强烈】
她就是那个有位劳改犯父亲,在学校处处被人嗤之以鼻的“大霉菌”!再加上她那恐怕的声音,每次说话就有如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而挤出来的音调,不禁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连老师也不爱提她问题。可就是这样的她,救了我,一句“你没事吧”却如此动听。
【用插叙补充交代人物,使故事更紧凑;突出人物的特殊性格,为下文疏远作铺垫】 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学校里一对不被认可的朋友。同学们常对我说她的坏话,让我不要接近她,会倒霉的。才开始我总是不顾一屑,和她依旧一路来去,她对我也充满了感激。可是日子久了,我也渐渐被动,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一块儿走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下数学作业本。组长发现是她的,吓地立即丢开了,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的,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做?我看着作业本不知所措。
【闹剧写得很成功,“组长”和“女生”是点,众人是面,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撇嘴、捏鼻子、用两支笔夹本子,这些细节描写特别生动,传神】
一双手抽走了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我没有抬头,我不敢看她,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拿笔开始写作业,虽然我知道她就站在我旁边。
【写“我”在“闹剧”中的表现,通过神态、动作展现自己的心理活动】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不是问句,是陈述句,因为她知道答案。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我的心慢慢下沉。
【通过语言、神态展现“她”的无助和无奈;“不是问句,是陈述句”的表述费解】 她转校了。
她去外地打工了。【“转校”“外地打工”跟“闹剧”不无关系,写“她”辍学也写出了自己的歉意;短句单独成段,前程令人担忧】
之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我们还是朋友吗?”每当我想起那句话,我的心都随着它的音调而颤抖,牵动我心的声音,现在你在哪里?是,我们还是朋友。
【写出“我”对“她”的思念,表达“牵动我心”的题旨;结尾较为草率,缺少思想深度】
牵动我心的声音
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洒满校园,同学们都活动去了,我独坐在教室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我抬起头,目光落在讲台的一堆练习本上,那是数学老师刚刚送来的,交代我让组长发给大家。一堆练习本把我带回了那个下午,一个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我们还是朋友吗?是的,我太不够朋友了,我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朋友啊,你现在在哪里?生活还如意吗?周围还有人肆无忌惮地欺侮你吗?
【“夕阳西下”“教室”,“讲台”“练习本”,为回忆创设适宜的环境;三个问句写对“她”的思念,实写“牵动我心”,迅速涉题】 我和她成为朋友是很偶然的。【独句成段,领起回忆】
她的父亲是个劳改犯,我们都瞧不起她。她那恐怕的声音,每次说话就像有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那挤出来的音调不禁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连老师也不爱提她问题。可是,就是这个“异类”竟然成了我的朋友!
一次上学路上,我一不小心跌倒了,重重的自行车压着,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那一句“你没事吧”竟如此动听。
【简化事故现场描写,以便为写“闹剧”节省笔墨,详略有致,突出重点】
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学校里一对不被认可的朋友。同学们常对我说她的坏话,让我不要接近她。开始我不屑一顾,和她依旧走得很近,她对我充满感激。可是日子久了,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一块儿走了。
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下数学作业本。组长发现是她的,嚯地立即丢开了,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我们是朋友,递给她,理应如此;但是,此刻她正是大家取乐的对象,我将本子给她,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仿佛看到了嘲笑的眼神,听到了讥讽的声音,我不想破坏大家的兴致,也不想孤立自己,于是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埋头做我的作业。
【具体地展示内心活动,不仅更真实,而且为下文主题揭示埋下伏笔】
这时,一双手伸过来,抽走了那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在我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的时候。我没有抬头,我不敢看她,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
后来,她转校了。
后来,她去外地打工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哗啦啦,一阵风吹来,讲台上的练习本发出掉落在地上,我从深思中醒来。【借练习本落地结束回忆,重回现实,首尾照应,结构巧妙,浑然一体】可是,那句“我们还是朋友吗?”一直迟迟不能从脑海里退出,它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让我痛苦,让我不安,让我觉得自己就是阿Q欺侮小尼姑时的看客。
【将同学们欺侮他人取乐的行为与阿Q欺侮小尼姑相类比,将自己的“明哲保身”与看客相联系,这就使自己的忏悔有了思想深度】
“我们还是朋友吗?”我知道,它是对冷漠和欺视的抗争,也是对宽容和理解的呼唤!是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尊重,人啊,不要仗势欺人,哪怕他是我们之中的“异类”!【从尊重所有生命、不仗势欺人、不欺视“异类”的角度提升文章的主旨,深刻而发人深省,不茫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