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时间:2019-05-15 06: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第一篇: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情切切 爱深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纵观本单元的一组课文,都带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能感人。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会情不自禁地被肖邦的满腔爱国之情深深感动。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肖邦内心的情感世界是学习本文的关键。

一、悲愤之情

欧洲列强瓜分波兰,尤其是沙俄侵占了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整个波兰陷入苦难深渊。眼看侵略者横行无忌,广大人民饱受欺凌,作为热爱祖国的年轻音乐家怎能不满怀悲愤?祖国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不得不”忍心离开,多么无可奈何,多么难以割舍啊!

二、眷恋之情

肖邦不得不告别亲人,离开祖国了,师生们前来送行,咏唱送别曲,老师的临别叮嘱,并赠送装着波兰泥土的银杯,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肖邦无法割舍,一步三回头的他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赤子之情

肖邦虽然离开了祖国,远在异国他乡,然而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关心祖国命运,发愤忘我工作,他要将全部精力倾注到音乐创作中去,表现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他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把自己的有限力量投注到报效祖国的努力中去,这思念祖国实际上是强大的感情动力啊!

四、爱国之情

肖邦不分日夜,忘我工作,终于积劳成疾,走向生命的终点,然而,他在弥留之际仍然紧握姐姐的手发出临终请求,请求姐姐在他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是多么执着的爱国深情!这些情感融入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每一种情感都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文本,用心深刻体会,通过不断朗读、比较,感受肖邦的内心世界,让多“情”的肖邦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爱国的杰出代表!

第二篇: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希,写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第二自然段,写肖邦带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第三段为第三、四自然段,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第四段为第五六自然段,写肖邦弥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在异乡与世长辞。“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言语,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互解疑难:指名试读课文,回答析题时的问题:按自然段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教学后记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学后记:

学生在课堂上质疑的太少,课堂气氛总是不活跃,看来,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注生培养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三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扩词。肖(肖邦)(姓肖)邦(邦交)(邻邦)(友邦)(盟邦)(兴国安邦)咏(歌咏)(吟咏)(咏叹)腔(口腔)(胸腔)(京腔)忧(担忧)(忧郁)(忧心)烛(火烛)(烛光)(烛芯)卡(凡卡)(刷卡)(卡车)(卡片)(绿卡)二.同音字。

qiang 口腔 火枪 强势 围墙 蔷薇 抢救 勉强

xiāo 肖像 消费 通宵 九霄云外 硝烟 削皮 销毁 嚣张 潇洒 萧条 yǒng 歌咏 踊跃 涌现 陶俑 蚕蛹 游泳 yōu

忧虑 幽静 悠扬 优惠 qiāng 南腔北调 羌族 铿锵 luò

联络 洛阳纸贵 骆驼 落选 tì

感激涕零 剃刀 警惕 抽屉 倜傥 喷嚏 交替 三.近义词。流逝(流失)郑重(慎重)疾驰(奔驰)四.反义词。特殊(普通)郑重(草率)失败(成功)五.积累拓展。

1.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抢占,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仍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2.中国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田汉。

3.外国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斯特劳斯。4.肖邦代表作:《D小调前奏曲》《C小调练习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5.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6.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闻鸡起舞 7.爱国名言:

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8.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第九册)(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 唐(李白)(第十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别董大 唐(高适)(第七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王勃(第十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9、爱国名诗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带阖棺。——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六、课后习题。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2、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3、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七、句子大观园。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只得离开自己的祖国。2.有关人生价值的名言诗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八、课文直通车。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祖国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

3.中外爱国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等。

4.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三个离别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礼物。

5.“特殊的礼物”指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老师将它作为礼物送给肖帮,是要让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6.肖邦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的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7.形容优秀的词语: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才华出众、品学兼优、杰出。8.表示死亡的词语:夭折、牺牲、逝世、去世、驾崩、与世长辞。

九、理解词语。

1.弥漫:充满,布满。

2.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死亡。形容悲愤到了极点。3.呐喊:大声叫喊。

4.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5.与世长辞:辞,告别。与人世永远的告别了。

第四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送别场景情真意浓,感人肺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爱国意。“爱国情怀”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无论是师友送行时赠送泥土的“特殊礼物”,还是身处异乡时肖邦忘我的音乐创作,以及弥留时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长眠祖国的地下,都突出了这条情感主线——炽热执着的爱国情!给人以深沉而强烈的艺术感染。

在精读训练时,我就牢牢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感受一下文章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学生学习课文牵出了一条主线。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条主线去学习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肖邦爱国主义情感的行动和画面,学生有了这根导线学起来就有了方向,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是比较好的,教学反思《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很多细节都是注意到了。比如说:“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应该说这个细节本不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是有一个学生就说:“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心里在说:‘我最亲爱的祖国,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我一定会回来的。’所以说,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悟文字,只要老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就一定会学有所成。要上好这堂课,必须设法拨动学生内心情感的弦。我在教学时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1、读中悟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进入课文意境。

2、音画激情:播放送别的音乐,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肖邦和和老师、同学当时的感情。

3、表演抒情:“送别”的一段中,教师的“叮嘱、赠礼”部分感人至深,师生情浓,爱国情深。我让学生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感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演体现出来,交流各自的感受。课堂上,学生被浓浓的情感所打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一、阅读

二、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

二、体验

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

“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亲。”

„„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

(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三、对话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饱含主人翁挚热情感的文章,那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爱国情感是没有距离的

反思: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将古诗穿插于中,让大家用古诗来诠释肖邦的爱国情怀,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使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引导学生读懂“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一段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时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不想。”

“为什么?”

“他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列强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强盗欺凌。不忍心离去。”

“是啊。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他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

要让孩子真切体会肖邦在临死前的一句话,让孩子深刻地体会肖邦的爱国思想,我让孩子用情地朗读肖邦最后一句话后,引入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学生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这悲愤的诗句中让孩子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诗歌的加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为这首诗作了全新的解释。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教师:刘如燕 2007-9-15 3

下载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以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的,这充满浓浓爱国之情的文章,只有通过阅读来感悟了。课前和同组老师在备课时我们就决定......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 教学完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有两个环节落实得较为满意。一、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自己的......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仓街小学 孙倩 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文章的内涵。《把我的心脏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

    六年级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

    紫雨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记: 9月13日 星期一晴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5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