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

时间:2019-05-15 03:5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

第一篇: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

少年肖邦

肖邦是波兰人,一八一O年出生在华沙。他父亲是法国人,侨居波兰多年,对波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华沙开办了一所寄宿学校,是位很有文化教养的人,肖邦的妈妈是波兰人,很爱唱歌,她经常给孩子们唱一些优美、动听的波兰民歌。

肖邦从小就开始学习弹钢琴,八岁那年在华沙举行了首次公演,到十二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波兰全国闻名的小钢琴家了。

当时波兰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的名字叫爱尔斯涅(niè)。爱尔斯涅很有远见卓识,他预言肖邦将来一定会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艺术家而被载入波兰的文化史册。他把肖邦收作自己的学生,给他讲音乐理论,教他怎样作曲。肖邦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了由爱尔斯涅担任院长的波兰音乐学院,爱尔斯涅仍坚持亲自给肖邦上课。爱尔斯涅不但是一位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当时的波兰正处于沙俄的统治铁蹄之下。沙皇俄国不但剥夺了波兰人民的自由,还妄图取缔(dì)波兰民族文化。爱尔斯涅和当时一些进步的波兰知识分子一起,挺身而出,捍(hàn)卫波兰民族文化。他身体力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也教育学生应该这样做。爱尔斯涅老师在肖邦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种子。

在爱尔斯涅老师的影响下,少年肖邦对祖国的文化、民间的音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肖邦在华沙上学,但是,他的大部分假期都是在乡下亲友家度过的。听农民演唱、演奏波兰民间乐曲,这是最令肖邦神往的。有一年暑假,他和农民们一起欢度“丰收节”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节日的傍晚,一群群农民唱着歌缓缓向村里广场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头戴鲜花花环的少女,跟在后面的妇女每人手持一束禾穗。村民们聚集起来,小提琴奏起欢快的舞曲,男女老少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跳越欢,尽情地唱,飞快地旋转,彩色头巾在飘动,五颜六色的彩裙在飞舞。肖邦被这美妙、动人、充满生气的民间乐曲深深迷住了,他掏出本子和笔,埋头把这些乐曲的旋律记录下来。

皎洁的月光倾洒在大地上,晚风徐徐地吹拂着肖邦激动、红润的面颊。当乐曲声再起的时候,这个清秀、文雅、怕羞的城里学生竟拉起一位姑娘的手作为第一对舞伴翩然起舞。村民们打着口哨,热烈地呼叫着,为肖邦助兴。跳完一轮舞,肖邦从一位老农手中接过提琴拉奏起来,那刚健、纯美、欢快的波兰舞曲旋律如同清泉般从肖邦纤细的手下涌流而出。肖邦在华沙参加过许多音乐会,也经常出入于贵族的沙龙进行演奏,但是,没有一次使他感到这样欢快、亲切,这样真挚、纯朴。

第二篇: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肖邦的爱国事迹)(苏教版六年级上)

肖邦的爱国事迹

(一)肖邦在波兰民间音乐的乳汁抚育下成长起来了。他不但热爱波兰民族的文化,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波兰祖国。那时,他的祖国正遭受沙皇的奴役和欺辱,波兰的大地被俄、奥、普瓜分得支离破碎。波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同地下的岩浆冲击沸腾,那时的波兰就像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年轻的肖邦为苦难深重的祖国担忧,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所鼓舞。

一天,肖邦看到了波兰进步诗人维特维斯基的一首题叫《战士》的诗。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肖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情不自禁地轻声朗诵出来: 时间已到,战马嘶鸣,马蹄忙不停。

再见,母亲、父亲、姐妹,我告别远行。乘风飞驰 扑向敌人 浴血去斗争。我的战马快如旋风,一定能得胜。我的马儿,英勇战斗,如果我牺牲。你就独自掉转头来,向故乡飞奔 ……

念到这里,肖邦激动得再也读不下去了。他清秀、白晰的面孔由于激动而涨得通红,他那以深邃(suì)、沉静的大眼睛由于战斗的召唤而炯炯闪烁。他推开窗户,遥望天空,乌云密布、阴霾(mái)沉沉。但是,他在沉寂中听到了惊雷,维特维斯基的《战士》这首诗正是划破这沉寂的呐喊,它抒发了波兰人民为摆脱奴役而渴望投身战斗的革命激情。

窗外起风了,乌云在翻滚。肖邦仿佛看到红旗在飘飞,战马在驰骋(chěn),一个个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剑在向敌人的心脏刺去。他转身俯到写字台前,拿起五线谱纸,为《战士》这首诗谱上了曲。由肖邦作曲、维特维斯基作词的这首《战士》之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波兰爱国青年中传唱起来,这支歌鼓舞着波兰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洪流。

(二)正当波兰革命爆发的前夜,肖邦的父亲决定让二十岁的肖邦出国举行旅行演出。当时在欧洲盛行这样一种风气,音乐旅行似乎已成为音乐家成名的必由之路。

一八三O年十一月初,肖邦的朋友们为他出国旅行举行了一个告别宴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件最珍贵的礼物:一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肖邦就带着这只银杯离开华沙到维也纳去了。

肖邦到达维也纳刚一个星期就传来华沙起义的消息。华沙起义者们把沙皇俄国统治者赶出了波兰,成立起自己的政府。听到这个消息,肖邦又惊又喜,离开祖国前他虽然已预感到革命风暴就要来临,但是,他没料到形势发展得如此迅猛,他想立刻赶回祖国去参加战斗,可是朋友们寄来一封封信加以劝阻,劝他在国外用艺术为祖国服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还是听从了朋友们的意见,暂时先在维也纳留下来。然而,爱国主义的情感使肖帮焦灼(zhuó)不安,他给老师爱尔斯涅的信中写道:

“我从得到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消息(即指华沙起义)那天起,一直到现在,除了担忧和挂念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感觉……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还在摇篮里,而作为一个波兰人——我已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了……”

肖邦带的钱已经快花光了,为了生存他还得举行演奏会。当他穿上燕尾服、穿着打蝴蝶结的衬衣坐在钢琴前演奏时,他眼前浮现出的却是战斗中的祖国,挺胸行进的朋友们。肖邦痛苦极了,他回到寓室后奋力敲击钢琴,使它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来发泄他的痛苦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深刻担忧。

在这种感情驱使下,他写下了《b小调谐谑(xuè)曲》。肖邦通过这首钢琴曲倾诉了他对祖国温柔的怀念之情,倾诉了他渴求战斗的激情。这首乐曲在肖邦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三)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yíng)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

“……莫斯科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fén)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杀啊?……”

他突然放下笔,霍(huò)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 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所以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音乐评价极高,他说:“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第三篇: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希,写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第二自然段,写肖邦带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第三段为第三、四自然段,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第四段为第五六自然段,写肖邦弥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在异乡与世长辞。“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言语,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互解疑难:指名试读课文,回答析题时的问题:按自然段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教学后记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学后记:

学生在课堂上质疑的太少,课堂气氛总是不活跃,看来,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注生培养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扩词。肖(肖邦)(姓肖)邦(邦交)(邻邦)(友邦)(盟邦)(兴国安邦)咏(歌咏)(吟咏)(咏叹)腔(口腔)(胸腔)(京腔)忧(担忧)(忧郁)(忧心)烛(火烛)(烛光)(烛芯)卡(凡卡)(刷卡)(卡车)(卡片)(绿卡)二.同音字。

qiang 口腔 火枪 强势 围墙 蔷薇 抢救 勉强

xiāo 肖像 消费 通宵 九霄云外 硝烟 削皮 销毁 嚣张 潇洒 萧条 yǒng 歌咏 踊跃 涌现 陶俑 蚕蛹 游泳 yōu

忧虑 幽静 悠扬 优惠 qiāng 南腔北调 羌族 铿锵 luò

联络 洛阳纸贵 骆驼 落选 tì

感激涕零 剃刀 警惕 抽屉 倜傥 喷嚏 交替 三.近义词。流逝(流失)郑重(慎重)疾驰(奔驰)四.反义词。特殊(普通)郑重(草率)失败(成功)五.积累拓展。

1.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抢占,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仍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2.中国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田汉。

3.外国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斯特劳斯。4.肖邦代表作:《D小调前奏曲》《C小调练习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5.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6.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闻鸡起舞 7.爱国名言:

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8.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第九册)(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 唐(李白)(第十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别董大 唐(高适)(第七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王勃(第十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9、爱国名诗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带阖棺。——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六、课后习题。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2、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3、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七、句子大观园。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只得离开自己的祖国。2.有关人生价值的名言诗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八、课文直通车。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祖国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

3.中外爱国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等。

4.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三个离别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礼物。

5.“特殊的礼物”指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老师将它作为礼物送给肖帮,是要让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6.肖邦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的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7.形容优秀的词语: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才华出众、品学兼优、杰出。8.表示死亡的词语:夭折、牺牲、逝世、去世、驾崩、与世长辞。

九、理解词语。

1.弥漫:充满,布满。

2.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死亡。形容悲愤到了极点。3.呐喊:大声叫喊。

4.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5.与世长辞:辞,告别。与人世永远的告别了。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

紫雨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记:

9月13日 星期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出课文中能证明肖邦爱国的表现来。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最后得出这些地方表现出肖邦是爱国的:

1、悲愤

在亡国这后“满怀悲愤”;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

2、留恋

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接过老师的特殊礼物之后“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所表现出来的缠绵。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4、四处奔波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5、至死不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有了今天的基调,我们明天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肖邦如何“爱国”。再通过读来品味他的具体行为与思想。

9月14日

星期二

晴转雨

(受台风影响)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阅读,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亲。” ……

……

……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

对话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如果有《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音乐,我想效果会更好!

9月15日

星期三

阴转晴 今天的教学中觉得有两处引得较好:

作为爱国的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起义华沙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试想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如何创作?(有学生说:《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就在他们渐渐兴奋的时候,我语调沉了下来:“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让他们感受了一种情绪的起落。不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使主题的效果更强烈了。进一步再引:“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家吗?”(有:聂耳、冼星海、刘天华、乔羽……)

另我将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我抓住了“奔波”这个海面上的“一角”:“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机会、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那么,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学生真的探寻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

这种“冰山”的追寻使得学生对下文中肖邦对他姐姐说的话理解起来就有了更深的体味。在学生最后的集体诵读中,这份情感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喃喃地”又使语调变得低缓而深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使得他们对这原本陌生的主题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下载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故事素材(少年肖邦)(苏教版六年级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情切切 爱深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纵观本单元的一组课文,都带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能感人。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会情不......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六年级上学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复习资料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解释带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1.☆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弥留之际: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3.☆与世长辞:辞,告别。与世......

    第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58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581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是谁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的,肖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说。你也说。(爱国) 2、课......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精选五篇)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含五篇)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五篇)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主备学校:穆源民族学校 课型:阅读课 审核:穆源民族学校六年级语文组 授课时间:2012.9.7-9.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